“走出去,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魅力。”一直是中國酒業的夢想,2017年,十九大勝利召開,其中,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認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就是要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在全球產業發展中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企業。
毋庸置疑,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等為代表的中國白酒企業,在國內市場實現了規模效益和話語權,但在國際酒業中還遠未形成自己的“話語權”。
縱觀喜力、百威、杰克丹尼等世界知名品牌,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并廣泛涉獵新興市場。
全球最大的傳播集團WPP在英國倫敦發布的2017 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中,僅有茅臺作為“烈酒”上榜,位列64位,而百威則位列33位。中國市場太大了,單憑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就占到全球貿易的15.5%左右,而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隨著我國不斷融入到全球經濟發展中,酒類品牌要形成國際化的視野,不僅是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需要,而且是爭取消費升級下主流消費群體的需要。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成長下的85、90、00后,已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更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品牌認知,追求更高品質,辨識度更高的品牌。
為此,包括茅臺、五糧液、汾酒等品牌紛紛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等契機,發力國際市場,培育自己的國際競爭力。
截至2017年底,茅臺已在6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04家海外經銷商,產品分布全球重要免稅口岸,值得一提的是,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銷量,已經占到茅臺全球總銷量的26.53%。
而五糧液則于2017年9月成立了設在德國北威州的五糧液國際(歐洲)有限公司,為歐洲經銷商提供貨源、運輸等多方面的便利。同時,由五糧液發起、匯聚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富門、富邑等世界名酒品牌的“一帶一路”國際名酒聯盟于2017年12月成立,可以推動國際酒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五糧液走向世界,擴大國際“朋友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俄羅斯將作為汾酒國際化的首要陣地,并在當地建廠”,汾酒集團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參加第七屆歐亞經濟論壇時向媒體透露,汾酒國際化三年規劃已定,汾酒要把從生產到銷售環節均放在本地化完成。
只有打破了自身的局限性,抱團出海,真正把走出去落到實處,把整體的盤子做大了,才是白酒行業提升自身競爭力、尋求新突破的有效路徑。而縱觀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等全球知名企業,均是利用資本的大棒,憑借全球性的并購行為,在全球或是區域市場布局了烈酒、葡萄酒品牌,獲得了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作為葡萄酒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張裕自2013年以來就在并購全球知名酒莊、整合全球優勢資源方面頻頻發力,2017年5月,張裕收購智利魔獅酒莊,2017年12月,張裕收購澳大利亞Kilikanoon公司80%股權,以實現原料、產品、品牌、人才的國際化。據悉,在國外,張裕也將利用海外收購企業行銷網絡和渠道來進行自己品牌的銷售,實現經過五年后張裕30%銷售額來自海外的目標。
十九大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酒類品牌要實現從世界水平到世界一流,從根本上要發揮創新的動力因素,需要不斷構筑企業核心專長的創新能力,既包括技術創新能力,也包括機制、模式的創新能力,才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進而實現中國品牌的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