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琵琶賭時局,
曲高和寡尷尬路;
腰斬停供挽狂瀾,
江湖漸遠茅五瀘。
這首打油詩是業界和媒體對瀘州老窖集團出臺“國窖1573·逆漲回購腰斬停供決策案”的調侃和評析。
2013年7月至今,瀘州老窖集團集體決策,“有錢就這么任性地”玩了一年“逆漲回購腰斬救市”游戲,導致業績慘敗。針對這個“經典案例”,有業界人士用“有錢任性哪家強?國窖1573上頭榜”來調侃。事實上,仔細研究這個“案子”的出臺背景,具有很典型的行業“任性意義”,非常值得業界深思和玩味。
瀘州老窖的決案很大程度上與歷史情結有關,希望從歷史中尋找智慧,“讓歷史照亮未來”,“四大名酒”之一、“雙國保”身份、曾經當過行業老大的“瀘州老窖”與曾經的“汾老大”的心理和做法有些相似,二者都心有不甘。但二者也有本質區別,汾酒只在“歷史真相和文化地位”上較勁,不在“高貴價格”上較勁,隨行就市,而瀘州老窖兩者都較勁。
2008年劍南春遭遇重創,瀘州老窖推出的超高端品牌“國窖1573”正如日中天,十余年的“茅五劍”聲音轉移到了“茅五瀘”上,“行業老三”的地位不僅激起了老窖公司的斗志,并在高端定位上有了“超越茅臺和五糧液”的心理預期,只等沖頂翻盤的機會到來。值得欣喜的是,這樣的機會已經被五糧液、茅臺成功驗證過。然而,等來的是2010年后,瀘州老窖集團便逐漸退出了行業前三強,取了而代之的是“茅五洋”格局,等來的是2013年“逆漲回購”后的2014年三季報業績和利潤的慘不忍睹。
業界有句話,“除非茅臺五糧液自己犯錯誤,沒人能取代雙寡頭”。同樣道理,除非瀘州老窖自己犯錯誤,沒人能取代“雙國保”。可惜,老窖在犯所謂“自我升華的錯誤”,而且不止一次。
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起點要在顧客,不是在產品”。瀘州老窖想華麗轉身“做老大”的思維恰恰相反:起點考慮的是產品,不是顧客——我有稀缺牛逼的高端產品“52度經典裝國窖1573”,還有牛逼全國的“老四大名酒”之一的“瀘州老窖”,至于顧客是怎么想的,能否接受逆漲后的高價,在于我的引領……“有好產品就這么任性”。
從這一點來說,瀘州老窖是一個偏于“產品思維”的“內向型”企業,喜歡關注內在的“自我升華”。身上越來越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復古情懷,民粹精神,精英意識和權威(資本)主義”等高大上的精神氣質,有些背離“習李新政”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的新時代精神。這在“政治嗅覺和趨勢判斷”上,首先輸給了“常在上層混”的茅臺和五糧液。
近期,微信“管理圈”流行一篇文章《讓人看出強勢你就輸了》。“逆漲回購”無疑是在展示“國窖1573”自我升華的強勢,這是在有意識的強調自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貴族地位和身份優越感。這種高端路徑,有可能是瀘州老窖為開辟“中國白酒奢侈品之路”付出的無奈的代價,但是,是在低估消費者的智商,與時代的文明進程背道而馳,注定走不遠。
應該說,“瀘州老窖”與“劍南春”退出前三甲,既是企業“產品思維”的邏輯所致,也是時代的選擇。其實,曾經“大國崛起”的川酒六朵金花,應該向今天“東部復興”的蘇酒和徽酒學習,從“產品思維”,走向更高級的“顧客思維”,否則,川酒全部退出“前三強”甚至“前五強”也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