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以行業領軍品牌為代表的國產葡萄酒企業不斷調整,力爭在進口酒壓力放緩的情況下,能夠殺出重圍,從而奠定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新格局。從最初的分散,到后來的集中,再到現在的逐漸分化,國產葡萄酒在不斷調整中,推動著行業格局的變化,進而形成新的競爭力。
事實上,國產酒近些年的發展都是建立在進口酒的巨大壓力之下,在這種行業格局變化、自身調整不斷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區探尋國產酒發展方向的最佳時機。無論是張裕、長城,還是王朝、威龍,亦或是二線企業和精品酒莊,國產葡萄酒都在不斷摸索和探尋屬于自身的發展方向。而這種探索,勢必改變企業的生存形態,從而改變產業格局,改變與進口酒博弈的力量,進而對產業格局形成更為深遠的影響!
張裕、長城奠定了格局?還是格局成就了他們?
縱觀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尋找到這樣一條軌跡,那就是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分化,而這種演變也推動著整個行業格局的變化。
國產葡萄酒的發展大家比較公認的是從1996年開始的。當時葡萄酒市場還不明顯,只是以長城為代表的領軍企業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但王朝、威龍、莫高、西夏王等企業,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逐漸形成了九大產區,其中甚至包括河南民權、安徽蕭縣等這樣的產區。那時候產區的發展依賴于品牌的發展,九大產區各有各的代表性企業。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國產葡萄酒是分散的,而且企業之間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還是從銷售額,其差距都不大。整個產業的規模,加上半汁酒,穩定在30萬噸左右。
(張裕外籍品酒師克瑞斯從橡木桶中抽取張裕愛斐堡2009年份期酒)
從2000年之后,具有資本優勢、堅持品牌運作企業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比如煙臺產區,張裕、威龍等企業在煙臺,長城在沙城、昌黎和煙臺,王朝在天津,其發展勢頭迅猛,也奠定了東部葡萄酒核心產區的地位,同時,行業資源向他們集中,比如包材、瓶塞、酒瓶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是奠定行業地位的基礎。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品牌的力量初現,行業也逐漸形成了張裕、長城、王朝、威龍四大品牌爭霸的局面,四家企業產品銷量占到整個行業的60%還要多。這個時段,國家廢止了半汁酒的生產標準,與國際接軌,國產酒的產量在30~50萬噸之間徘徊。可以說,這種行業的資本集中、市場集中和品牌集中是這個發展階段的顯著現象。
而從2005年國家對進口酒實施新的關稅政策至今,國產葡萄酒在跟進口酒一起保持了幾年高速增長之后,再次出現了分散的現象,但這種分散跟第一階段截然不同。一種體現在國內精品酒莊異軍突起,開始謀求區域市場的突圍;一種是二三線企業為了發展不斷嘗試全新的產品組合和營銷方式,形成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再有就是一線陣營的分化。關于一線陣營的分化,客觀來說,既有一定主動調整的意思,又有在進口酒大軍壓境情況下的被動適應。但正是這種分化,使得中國葡萄酒市場完成了一次蛻變,在不斷調整中走向一種成熟。
國產葡萄酒的演變過程,其實也是產區發展、品牌打造、產品升級、渠道適應的過程,也正是這種變化,形成了改變產業發展格局的力量。
向“榜樣”看齊!張裕方向CASTEL?長城目標保樂力加?
很明顯,現階段國產酒的分化,其實是主動調整和被動適應的共同結果,因為要適應進口酒在消費市場的發展,所以國產酒不約而同的涉足到進口酒領域,才有了后來的張裕先鋒國際酒莊、中糧名莊薈等;因為要控制進口酒的源頭,所以參股國外酒商甚至直接收購國外酒莊,以完成全產業鏈的打造;因為要為品牌背書,所以幾大國產葡萄酒巨頭不約而同的提到國際化,與國際接軌、運營進口酒產品、打造屬于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這就是他們的國際化戰略。而這種戰略轉變或者說是延伸,其實就是各自發展方向的分化,也勢必會對國產酒產業格局造成更大的影響。
一直以來,張裕的發展思路都比較清晰,從全國產區布局,到聯手海外酒商,從先鋒國際專賣店,到整個產品架構的不斷調整。如果把張裕單一的定位于一家葡萄酒生產企業,那肯定是不合適的,很明顯,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類似CASTEL之于中國市場那樣,既有同品牌核心產品群,又能夠匯集眾多的銷售資源,從而實現真正的突圍。
而中糧的發展方向應該與張裕有所不同,也許應該類似于保樂力加、帝亞吉歐這樣的大型國際酒業巨頭,更能代表中糧的一種發展方向。它的核心產品群集中在長城品牌上,又有巨大的資本背景,同時還具有很多便利的國際資源。在合適的時機,中糧完全可以借助資本的優勢完成葡萄酒的國際化布局,收購、兼并、重組一些比較好的酒莊和國際品牌,甚至在不同品類上,中糧都有希望實現突破,從而形成長城葡萄酒之外的中糧酒業品牌和產品集群,從而成為一個集成商。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不可能,其關鍵還是在于看看中糧有多大的耐心和魄力投資于酒類市場。
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威龍和王朝兩家行業領軍企業。王朝曾經位列國產葡萄酒“三巨頭”之一,但是,其弱點在于市場過度集中在華東區域,而華東發達城市酒水市場兼容性和對新產品的接納能力,使得王朝產品老化、銷售政策調整、單品利潤率和區域市場的渠道精耕等問題顯得更加更加尖銳,加上進口酒的沖擊,使得王朝賴以立足的根據地市場出現了“動搖”。而威龍則通過對有機葡萄酒的打造升級全新產品線,進而保證經銷商更大的渠道利潤;再通過品牌打造,完成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轉變;不斷調整進而保證行業的活力和話語權,加大資本市場運作,威龍IPO過會,就是最直接的體現。王朝和威龍,不同的發展軌跡從而造成不同的結果,似乎就是整個葡萄酒行業發展的縮影!
來自于行業領軍品牌的這種演變,昭示著改變行業格局的力量已經形成。而這種分化的結果,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