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及意大利北部的明星紅葡萄品種,想必大多數葡萄酒愛好者首先會想到的是內比奧羅(Nebbiolo),這個品種釀造出的葡萄酒風味豐富,風格宏大,陳年潛力極佳,尤以巴羅洛(Barolo)最為出名。但是,內比奧羅實際上是一個極具多面性的品種,除了知名的巴羅洛以外,意大利其他地區也出產了一些可能會顛覆你認知的內比奧羅葡萄酒。
內比奧羅表皮較薄,是一種晚熟品種,其名字很可能起源于意大利語中的“nebbia”,它是霧的意思。成熟期的內比奧羅葡萄往往會覆蓋一層厚厚的白霜,就像蒙上一層霧一樣,而且朗格(Langhe)產區的葡萄園在采收的季節往往也大霧彌漫,因而內比奧羅也被冠以了“霧葡萄”的稱號。與黑皮諾(Pinot Noir)一樣,內比奧羅對風土環境也極為挑剔,因為它難以成熟,且易受病蟲害的影響,但培育良好的內比奧羅可以釀造出復雜而又具有優秀陳年潛力的紅葡萄酒,因此這一品種也廣受釀酒師的青睞。
內比奧羅釀造的葡萄酒雖然顏色較淺,但具有高酸、高單寧和高酒精度的特征。大部分內比奧羅葡萄酒都需要陳年以柔化風味,內比奧羅葡萄酒典型的香氣特征有紅櫻桃、黑櫻桃、玫瑰、紫羅蘭、皮革、煙草以及香料等。
朗格
朗格是一個多山的產區,靠近阿爾巴(Alba)城鎮,此產區是內比奧羅的重要產區,覆蓋了這一品種最著名的產地。這里的葡萄藤通常種植在朝南的斜坡上,以吸收更多的陽光和熱量。
1. 巴羅洛
巴羅洛位于阿爾巴鎮的西南部,主要由5個村莊組成:巴羅洛村、拉夢羅村(La Morra)、卡斯蒂戈隆·法列多村(Castiglione Falletto)、塞拉倫加·阿爾巴村(Serralunga d'Alba)和夢馥迪村(Monforte d'Alba)。巴羅洛產區面積不大,但產區內的風土卻各不相同,因此每個村莊釀造的葡萄酒風格都略有差異。巴羅洛村和拉夢羅村土壤類型主要為石灰石和托爾頓階(Tortonian)鈣質泥灰土,出產的葡萄酒風格較為柔和。塞拉倫加·阿爾巴村和夢馥迪村則以砂巖為主,釀造的葡萄酒更為濃郁,風格更為宏大?ㄋ沟俑曷·法列多村則綜合了以上2種風格。
雖然說葡萄酒的風格會因為葡萄園的選址、生產商、釀造技術及陳年選擇上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總體上,巴羅洛葡萄酒層次豐富,風味濃郁,年輕狀態下的葡萄酒中的酸度、酒精度和單寧極為明顯,結構宏大。巴羅洛葡萄酒需至少陳年3年,且其中至少一半時間是在橡木桶中陳放,以增加酒款的復雜度。巴羅洛葡萄酒通常帶有新鮮的紅色水果、玫瑰和泥土的香氣和風味,陳年后會發展出果干、干花、瀝青、煙草、雪茄盒、腐殖土和鐵銹等味道。
在朗格的兩個內比奧羅名產區中,巴羅洛的風格會更為“男性化”,酒款集中度更高,更具力量感和復雜度,但是近年來,生產商們也在不斷追求酒款風格的多樣化。
2. 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
從巴羅洛出發,不到1個半小時就可以來到與其齊名的另一產區——位于阿爾巴鎮西北部的巴巴萊斯科。巴巴萊斯科主要由巴巴萊斯科村、內華村(Neive)和特黑索村(Treiso)組成。與拉夢羅村和巴羅洛村類似,這里的土壤多以石灰巖為主,釀造的葡萄酒口感和單寧較為柔和。巴巴萊斯科的葡萄酒整體上酒體更為輕盈,風格更為優雅,更適合在年輕時飲用。這也是為什么巴巴萊斯科產區對陳年時間的要求更短些的原因,這一產區只要求最短2年的陳年時間,其中至少9個月在橡木桶中。對于第一次接觸巴羅洛和巴巴萊斯科產區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巴巴萊斯科也許更平易近人些。
3. 羅埃羅(Roero)
不同于鼎鼎有名的鄰居巴羅洛和巴巴萊斯科,羅埃羅似乎總是被人們所遺忘。而事實上,這個產區也出產了一些極為卓越的內比奧羅葡萄酒。羅埃羅產區位于阿爾巴的北部,塔納羅河(Tanaro River)流經此處,產區內多山,土壤類型多樣,以砂石、石灰巖和粘土為主,出產的內比奧羅葡萄酒風格柔和,芬芳馥郁,酒體中等,年輕時適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