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中國“黃酒”嗎?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起源于中國且唯有中國擁有,與啤酒和葡萄酒并稱為“世界 3 大古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人體不能合成的 8 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因而被評為“液體蛋糕”。但很多人也對黃酒有誤解,認為黃酒就是“便宜酒”、“料酒”,上不了臺面,真的是這樣嗎?
黃酒的釀造工藝
(1)浸米:將米浸泡在水中,促進淀粉的水解,從而保證糖化發酵的正常進行。同時通過細菌和酸化菌的自然作用使米漿水達到一定的酸度,使酵母繁殖發酵旺盛。浸米一般在每年的低溫環境下進行,這樣小米不容易變質,且沒有蚊蟲干擾,可以避免黃酒沾染蚊蟲變質。
(2)蒸飯:將浸米蒸煮,使淀粉受熱吸水糊化,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長和易受淀粉酶的作用。一般蒸煮至飯粒疏松不糊,外硬內軟,內無白心,透而不爛,沒有團塊,成熟均勻一致即可。
(3)晾飯:即為冷卻過程,迅速把蒸熟后米飯的溫度降低到適合微生物發酵繁殖的溫度。
(4)落缸發酵:在酵母菌等多種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將糖分轉化為酒精,同時產生很多復雜風味物質的過程。
(5)開耙:即把木耙伸入罐內進行攪拌,因為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和 CO2,容易抑制酵母菌作用,導致發酵中止,因此要及時開耙,能有效調節發酵溫度,同時能適當供氧,增加發酵活力。一般發酵溫度達到 33℃ 就要進行開耙冷卻。
(6)壇發酵:這時主發酵過程已結束,發酵轉為后發酵階段,在室溫 13-18℃ 下靜置 20 天左右。
(7)煎酒:就是滅菌的意思。主要目的有:利于黃酒的生物穩定性;促使酒中蛋白質及其他膠體等熱凝物凝固而使色澤清亮,從而提高黃酒的非生物穩定性;使醛類等不良成分揮發;促進黃酒的老熟,消除生舊酒的雜味以改善酒質。
(8)包裝:將煎酒后的黃酒趁熱裝入瓶中或罐中,后面即可上市銷售。
黃酒的營養價值
(1)含有豐富氨基酸:黃酒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8 種氨基酸,其含量比同量啤酒和葡萄酒多一倍以上。
(2)易于消化:黃酒含有許多易被人體消化的營養物質,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脂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及有機酸等。
(3)促進食欲:鋅是能量代謝及蛋白質合成的重要成分,缺鋅時,食欲、味覺都會減退。而黃酒中鋅含量高,因此有促進食欲的功效。
(4)舒筋活血:黃酒氣味苦、甘、辛,冬天溫飲黃酒,可活血祛寒、通經活絡,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預防感冒,有助于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并可補血養顏。
(5)美容抗衰老:黃酒中的維生素B和E含量豐富,自由基含量高,長期飲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6)防治心血管疾病:黃酒內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鎂、硒等含量較大,能有效預防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對心血管疾病能起到預防作用。
黃酒只產于紹興?
黃酒是中國的傳統國粹,分布較廣,品種繁多,主要以紹興黃酒最為有名,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最高。但在我國其他地方也有黃酒,如著名的山東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九江封缸酒、江蘇無錫惠泉酒、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白蒲黃酒(水明樓)、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福建閩安老酒、河南雙黃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和廣東珍珠紅酒等。
黃酒只是“料酒”?
在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北方的,會認為黃酒就是做菜的酒,只是“料酒”而已。其實黃酒并不僅僅可以作為“料酒”,還可以像其它酒類如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一樣純飲或配餐。尤其是在江浙滬等地區,黃酒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酒桌上時常看到的一種酒精飲料。
也有人會誤解:黃酒就是便宜貨,上不了臺面。其實,并非如此!黃酒因為釀造工藝悠久,大規模生產后成本降低,再加上中國的糧食便宜,市場需求量大,所以售價相對親民。但也有一些非常高品質的黃酒,陳年數十年,售價可達上萬元。因此,黃酒并不僅僅是“料酒”,更不一定是便宜貨。
黃酒只能“溫”著喝?
在很多人印象中,黃酒就應該加點姜絲、話梅或枸杞煮溫了喝。其實黃酒的喝法不只有“溫飲”這一種方式。
(1)溫飲:是黃酒最傳統的飲法,溫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同時,脂類芳香物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蒸騰。但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揮發完,反而淡而無味。最佳飲用溫度為 38℃ 左右。
(2)冰鎮:往黃酒中加冰或冰鎮后飲用,這種喝法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在我國香港及日本等地。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認為溫飲的喝法,是老一輩的喝法,已經過時了,年輕人追求時尚,有時也會在酒中兌些雪碧、可樂和果汁一起飲用。
(3)純飲:有些高品質的黃酒,不適合溫飲,因為加熱過程會損失濃郁的香氣和風味物質,更適合純飲。這樣細膩優雅的香氣、純凈的結構才能被完美地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