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想要開始學習葡萄酒的小伙伴來說,學會選酒是必須的。因為誰都不想興高采烈的喝一口卻馬上皺眉撇嘴。其實選酒本來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打開一款自己仔細選購的酒的時候也會更加期待。下面佳釀網小編教大家如何從菜鳥開始選酒喝。
如果沒有打算深入學習葡萄酒,想要在循序漸進中培養起一些對于葡萄酒的“感覺”和“品味”,那么很簡單,只要記住三點:從白喝到紅,從年輕的喝到老的,從級別低的喝到級別高的。
1. 從白喝到紅
為什么白葡萄酒比紅葡萄酒要容易理解呢?并不是說白葡萄酒的質量不如紅的,而是說,首先,白葡萄酒沒有單寧(就是吃葡萄皮時澀澀的感覺),所以在口感上比紅葡萄酒少一個維度,在最開始時只需要關照酒的酸和濃厚度就可以。一旦有了澀度,就像計算題一樣,多了很多種組合方式。其次,我個人感受是,質量差的紅葡萄酒很惡心,而質量差的白葡萄酒相對沒那么惡心。
2. 從年輕喝到老
為什么要從年輕喝到老呢?因為品嘗葡萄酒的第二步是理解“果味”。葡萄酒的本體是葡萄果實,所以有“果味”是順理成章的——而葡萄酒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的果味不是葡萄味,而是形形色色的其他水果,從寒帶的到熱帶的,從家常的到有異域風情的。
酒在陳年過程中會經歷從果味到非果味的一個轉化在涉足“非果味”之前,要先把“果味”給搞清楚,因為你會逐漸發現,喝得多了以后,你不光能夠感受到它具體是哪種果子了(就像盯著一個人盯久了,能發現他/她的臉有不對稱的地方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能夠逐漸感受到被釀成酒之前的葡萄果實的成熟程度和狀態了。
3. 從級別低喝到高
為什么要從級別低的喝到級別高的呢?級別高的酒分兩種,一種是叫好又叫座的”教父“類型,一種是需要經過一些經驗后才能逐漸欣賞的”穆赫蘭道“類型。是什么因素讓“穆赫蘭道”類型的“不好喝”呢?口感上的骨感(偏酸、偏澀),風味上的咸香(不是甜美的果香、木桶辛香、植物芳香等,而是泥土味兒,菜味兒、動物味兒等),都是原因。
如果一上來就天天喝級別高的,有幾個問題:第一,很容易對葡萄酒培養不健康心態,就像不成熟的文藝青年天天揣著新浪潮的一些名字說來說去一樣;X格也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沒有經過積累的X格其實發展空間是有限的;第二,不會懂得欣賞比較日常的葡萄酒,無法最大化葡萄酒帶給生活的樂趣 第三,不懂得欣賞比較日常的話,那其實也就不懂得欣賞真正高級別的了,因為你的視野里沒有囊括整個葡萄酒世界,以及這個“高級別”的“高”究竟意味著什么。當欣賞的廣度受限時,那么對葡萄酒的欣賞很容易停留在口味層面,無法體會不同葡萄酒所代表的不同價值觀。
我的建議是,要在喝酒早期時偶爾喝到高級別的酒,但純粹是起“開眼界”的作用,還是扎扎實實把基礎功做好,才可以充分領略站在高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