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政策調控首次刺破了多年來持續上揚的白酒泡沫,在那之后各大白酒企業無論是業績、股價還是產品市場銷售價都一落千丈并且一直萎靡不振到2015年底。
直到2016年,在調整期內逐漸蘇醒過來的白酒企業們開始“報復性”增長,股價一飛沖天,翻倍已經不在話下。連續幾個漲停之后,《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幾日,資本市場終于對白酒股開始冷靜,其中各大白酒股均不同程度地連續下降。因此,便有業內預測這或將引發第二輪刺破白酒泡沫,畢竟18家上市白酒企業衍生出來的“泡沫”都是“雙杠桿”驅動的結果。
然而,白酒擠泡沫會持續多久?最終會擠到什么程度?成為白酒行業的熱點討論話題。
白酒股集體走下神壇
一次漲停便能漲出一個上市公司的白酒行業龍頭貴州茅臺也不再是神話。
11月16日,貴州茅臺的股價一舉沖破700元大關,市值也突破9000億元,市場沉浸在兩市第一高價股“市值即將破萬億”的憧憬中。
但是,白酒也是有泡沫的,從11月17日開始,貴州茅臺就開啟了“刺泡”之旅。在連跌幾天之后,11月24日,茅臺股價從最高的719.96元最低曾跌至622.23元,最大累計跌幅達13.57%。截至記者發稿前,11月30日,茅臺股價為631元,與719.96元的頂峰時期的股價相差太遠。
縱觀整個白酒板塊,無一不淪陷于下跌的風暴中。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自茅臺股價持續下跌之后,包括山西汾酒、古井貢酒和口子窖在內的白酒股的股價跌幅均超過10%。尤其是山西汾酒和古井貢酒11月以來最大跌幅已經超過17%。
白酒板塊的集體回調,最終為白酒企業在今年創造的股價神話畫上了句號。
連續漲停的狂歡期間,11月16日晚間,連貴州茅臺也主動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最近市場上的一些討論和觀點,尤其是關于公司過高的目標股價及估值均不代表公司的態度,希望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理性看待,審慎決策。
繼貴州茅臺發布風險提示公告之后,曾喊出“茅臺市值1.85萬億元”的安信證券就被上交所點名批評。11月20日晚,上交所對安信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蘇鋮的研報給予通報批評,要求其規范發布,避免研報出現夸大、誤導性陳述。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對貴州茅臺的估值需要謹慎看待,貴州茅臺的風險除了股價上漲過快外,還來自于監管層的態度。
多家白酒企業高管減持
但是,除了資本市場之外,茅臺對經營層面還是很有信心的。近日,茅臺對外宣布,為滿足市場需求,貴州茅臺集團將在2018年開工建設6600噸茅臺酒項目,以保證2023年形成5.6萬噸茅臺酒、8萬噸系列酒生產規模。
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茅臺集團還將通過擴大產能和并購等方式,增強集團對醬香酒市場全覆蓋的能力,力爭5年后,醬香系列酒年銷售收入從今年的近60億元增長到150億元。
和茅臺的“積極”態度不同,其他白酒企業們則顯得有些“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