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白酒業初步出現轉機,庫存得到控制,商務消費和個人消費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三公消費帶來的空缺,整個行業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
業內人士認為,歷經三年的銷售低迷、減產、降價后,高端白酒的價格已經見底,而且在中秋、國慶傳統白酒消費旺季到來之前,高端白酒有望得到一定的恢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整個行業還會回到2012年以前的那種火熱狀態。
高端白酒漲價、酒類電商的蓬勃發展,似乎預示著白酒行業的回暖。同時,對于區域性的白酒企業來說,更是個挑戰。
白酒企業要主動適應調整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媒體報道了“白酒巨頭紛紛保價”的消息,毫無疑問是希望在實現銷量增長的同時,能進一步穩住其不斷下滑的產品價格。
由于價格的不斷下滑,酒企的價格體系不僅遭到破壞,各家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持續降低,許多企業虧損嚴重,走向破產邊緣。
“白酒行業自2012年以來,整個行業都感受到了深度調整帶來的沖擊,調整是客觀的,無論你主動還是被動,都必須作出調整。因此誰認識深刻,誰心態平和,誰主動應對,誰就會更早迎來轉機。”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告訴記者。
記者從中國投資咨詢網獲悉,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7日,滬深兩市共有17家酒企發布了2015年中報業績,在報告期內,17家酒企共實現營業總收入507.4億元,實現凈利潤合計145.9億元。
與此同時,業績較好的酒企也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在資本市場低迷的環境下,白酒股逆勢上漲?梢,除了其作為防御性板塊因素外,還與酒企的業績分不開。
記者觀察到,區域品牌的白酒企業抱團取暖的勢頭越來越明顯。
中國黃淮名酒發展聯盟首屆輪值主席、山東花冠集團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念波對本報記者表示,“聯盟的宗旨是結盟做強中國‘黃淮名酒帶’產區品牌,打造獨特產區風格,提升產區影響力,聯手開拓市場。當前黃淮名酒以獨特的競爭優勢,成為中國白酒行業不同于川黔板塊的白酒產區。”
宋書玉表示,“聯盟代表維護各成員單位的權益,依托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辦公室以及蘇魯豫皖四省酒業協會的專家和信息資源優勢,利用全媒體平臺,積極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使聯盟成員企業與政府、專家和學者等多方有機互動,從而促進各聯盟成員的共同繁榮與發展,推動‘黃淮名酒帶’產區的健康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消費者網購滲透率的不斷提升,網絡消費習慣的逐步穩固,運營效率更高的電商渠道將快速崛起,預計2017年酒類電商的銷售收入將占到整個酒行業銷售收入的5.6%,即有接近600億元的市場份額。
區域酒企抱團突圍
宋書玉指出,“酒企應該抱團發展,‘中國黃淮名酒發展聯盟’的成立,打造了中國白酒產業內一個產區協作、產業共融的創新平臺,在這一平臺下,企業可以通過主題論壇和專家顧問等多種形式,在技術、酒體、營銷等諸多方面進行系統研究、集中努力,繁榮聯盟組織所在地區經濟、壯大區域企業實力找到了新的出路。”
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加快實施,以及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再加上當前白酒行業在深度調整中面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壓力,“黃淮名酒”帶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宋書玉表示,“當前,中國‘黃淮名酒帶’上一大批酒類企業強勁增長,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蘇魯豫皖白酒長足的進步,與當地生產企業釀酒風格的典型性和先進性有很大關聯,值得深入研究。”
資深酒業觀察人士孫延元告訴本報記者,“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的上半年是高端白酒去庫存階段,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白酒行業會出現新轉機,區域品牌白酒可能會取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盡管如此,白酒業內競爭白熱化和保增長的雙重壓力依然巨大。在業內如何凸顯企業核心產品差異化優勢、在業外布局多元化投資以抵消深度調整期業績增長乏力則備受酒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