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由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會議批準通過,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了解該《條例》共六章三十二條,劃定 “紹興黃酒”的適用范圍,首次對政府保障、行業職責、知識產權保護、制作原料規范、融合創新發展以及酒體質量、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作出規范。
《條例》制定工作從2020年開始正式推進,歷時一年半終于落地,紹興作為黃酒的主要產地,此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對黃酒進行保護和規范,首次強調了紹興黃酒的行業職責,在促進紹興黃酒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做出明確規定,對黃酒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1、老問題仍需新解法
近年來,白酒表現強勁,市場占有率極高,而曾被譽為“國釀”的黃酒卻逐漸式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白酒產量740.73萬千升,銷售收入達5836.39億元,黃酒產量134.68萬千升,銷售收入僅有17.04億元,僅占白酒的0.29%。
進入21世紀之后,黃酒便陷入發展瓶頸,在白酒“黃金十年”中,各大品牌不斷向高端化布局時,紹興黃酒卻一再退縮領地,搶占本地低端市場,整體價格一降再降,幾升塑料壺裝的黃酒只需幾十元,在品類認知層面也出現一些問題,不少消費者直接將黃酒等同于料酒。
除了價格低,適當定位低端等問題,黃酒還面臨著消費市場狹窄,消費者年齡偏大等問題,如何拓寬黃酒市場,培育消費人群,這些都是擺在黃酒行業面前極為迫切的問題。
02、立足產區,做好文章
黃酒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低端的市場定位并不相符。紹興作為“中國黃酒之都”、黃酒核心產區,占全國黃酒四成的產量,產業集中,擁有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三家黃酒龍頭企業,在對發展壯大黃酒產業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參照醬酒核心產區仁懷市對于醬酒行業的引領優勢,通過不斷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強化產區影響力以及行業價值,為產品價值提供依靠。紹興此次立法,在提升行業以及消費者影響力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條例》從紹興黃酒的長遠發展布局,以打造千億級黃酒產業集群目標,深入挖掘黃酒文化,建立健全紹興黃酒歷史文化保護名錄,加強黃酒釀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大對紹興黃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知識產權、鑒湖水質等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紹興黃酒品牌辨識度,使黃酒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打響紹興黃酒的品牌影響力!稐l例》多方位地對紹興黃酒產業保護和發展進行了規定,本次紹興立法的實施必定會為紹興市黃酒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全新的行業環境。
除黃酒保護條例,紹興市還著力推進紹興黃酒小鎮建設項目,建設黃酒智能生產基地,改造黃酒博物館、舉辦“黃酒節”、“黃酒周”活動,打造黃酒文化旅游,用紹興旅游優勢為黃酒產業進行加成,強化紹興市的“黃酒”印象。在如今紹興市政府對黃酒扶持力度空前加大的情況之下,未來,紹興黃酒或許將在行業引領及市場拓展方面創造新的成就。(原標題:《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正式通過,品類振興依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