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正式發布《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稐l例》針對“串酒”和“違規添加”等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和處罰細則,直接或者間接添加非醬香型白酒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最高將面臨貨值金額30倍的罰款。
此外,《條例》針對違規排放、違規建設等新增數條處罰規定,在實施范圍上,不僅針對醬酒,在赤水河流域內其他香型白酒也需參照執行。
01、兩條禁止!
《條例》規定,禁止直接或者間接添加食用酒精;禁止直接或者間接添加非醬香型白酒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同時,加大了對“串酒”和違規添加香精香料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增加了處罰細則。
在打擊“串酒”方面,《條例》做了部分調整和說明。直接或者間接添加食用酒精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并處以違法生產經營產品貨值金額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針對違規添加的行為,直接或者間接添加非醬香型白酒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的,根據添加物質的不同最高將面臨30倍貨值罰款。
最后,在實施范圍方面,第五十條提到,“赤水河流域其他香型白酒和赤水河流域外醬香型白酒的生產環境保護,參照本條例執行。”意味著,該《條例》執行范圍將覆蓋到整個赤水河流域的所有白酒生產,以及整個貴州省的醬酒生產。
有行業人士認為,兩條“禁止”提出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基于傳承傳統釀造技藝的要求,守護好白酒釀造的核心關鍵;二是控制和防止環境污染,保障醬香型白酒品質。
此外,第一章新增內容: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將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的情況作為評比達標表彰的重要內容,推動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加強污染防治。以此提高執法者的行動力和決策力。
02、立法護航,明確處罰
《條例》新增3條處罰標準。
第一,在項目建設方面,《條例》第十五條新增規定: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違反規定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以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以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新增了對違規排放污染物的處罰標準。禁止超過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違規者,最高將可能面臨100萬元的罰款,甚至停業、關閉。
第三,禁止在醬香型白酒原料、輔料種植地塊中使用禁用的農藥或者未按照國家標準使用農藥。違反者,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使用禁用的農藥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還應當沒收禁用的農藥。
明確的處罰細則和處罰力度,將進一步制約違規者的“鉆空子”行為,同時形成威懾,指導從業者規范生產,為貴州省白酒釀造生產的長遠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03、綜合治理,一直在路上
近幾年來,醬酒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業不斷集聚,出現了環境負載加重、布局規劃不合理、產業發展不規范、污染整治力度不夠等問題。同時,貴州也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治理和整頓。
2021年上半年,仁懷市連續開展白酒產業發展情況的深度調研,召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剖析仁懷白酒產業在醬酒高速發展中出現的“小散弱”企業無序發展、配套設置不完善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啟了白酒產業綜合治理的序章。
據今日仁懷最新公布消息,自2021年起的一年半時間,仁懷關停和已簽訂退出協議的白酒企業(作坊)數量已經達到926家。
針對“串酒”等違規行為,2020年6月12日,仁懷市酒業協會發出《通知》,表示將對仁懷白酒行業制售“串酒”行為進行大力整治,而后仁懷開啟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打擊串酒行動。
在環境保護方面,仁懷市規劃建設滿足環境需求的工業污水處理廠、生產廢棄物處理和酒糟循環利用等工程;持續推進白酒企業“四改一建設”工程,推進“2+N”模式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
有行業人士表示,“近年來,在一系列措施的管控下,貴州醬酒產業的規范化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但要徹底杜絕違規生產、違規制售、違規排放等問題,還需進一步加強醬酒企業及從業人員的行為自覺,加大對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和整治力度。由此,立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條例》對醬香型白酒釀造生產中的各個要素進行了全面規范,實施以后,將進一步規范貴州醬酒企業的生產行為、經營行為和市場行為,同時,也將加快“小、散、弱”企業的兼并重組,優化環境資源利用,從多方面推動貴州醬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原標題:再劃紅線!貴州出臺醬酒環保條例,違反最高罰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