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新鄉航空啤酒停產事件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這個創辦于1953年的啤酒品牌,曾因其價格低廉、口味適中,備受當地消費者喜愛,并成為新鄉地區的啤酒代表。如今,由于市場、資金等方面的原因,慢慢退出了啤酒的舞臺。
據了解,航空啤酒停產并不是河南本土啤酒品牌停產的首例。自2010年開始,先后有悅泉啤酒、維雪啤酒、雞公山、月山、奧克、藍牌等本土品牌先后停產。
【停產】
員工:干了半輩子 對酒廠有感情了
對很多新鄉人來說,航空啤酒是一個重要的記憶。
然而,從去年開始,航空啤酒開始慢慢地疏遠喜愛它的消費者。
“去年以來,青島、燕京、雪花等啤酒,為了搶占市場,大量地搞活動,尤其是嶗山啤酒,基本上是喝一罐中獎一罐,慢慢的,人們都喜歡上了這些大品牌的啤酒。”新鄉一飯店老板稱。
這可謂是航空啤酒停產的前奏。
據了解,百威英博在2013年收購新鄉航空啤酒時,與部分員工簽訂了買斷工齡的合同,今年3月份,就是3年合同到期的日子。
而百威英博卻提出,企業要減員增效,部分員工不再續簽合同,對于那些自愿申請不簽合同者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對于續簽合同的老員工,百威英博則在沒有召開工廠職工代表大會的情況下,突然宣布新續簽的合同于2016年4月份解除,同時關閉生產航空啤酒的新鄉亞洲啤酒有限公司。
“我們在這兒都干了一二十年了,現在突然關廠停產讓走人,心里真是難以接受。”一些員工說。
對此,一名在啤酒行業工作多年的人士稱,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新鄉市場十分有限,僅百威英博自己生產的啤酒就能滿足市場需求了。
【追溯】
曾想共同出資打造豫啤集團
航空啤酒并不是首個停產的本土啤酒企業,2010年,華潤雪花收購駐馬店悅泉啤酒有限公司,而在完成資產交接之后沒多久,悅泉啤酒就停止生產了,而悅泉啤酒的生產車間就成了華潤雪花的生產車間。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套路,先后在月山啤酒、維雪啤酒、雞公山啤酒、奧克啤酒等企業身上上演,而這些有雄厚實力的企業通過資本收購的手段,取得了河南本土啤酒企業的生產線和市場渠道。
記者從一名啤酒企業負責人那里了解到,早在悅泉啤酒被華潤雪花收購的當年,本地啤酒企業就感覺到了生存壓力。
“當時,感覺到了壓力的多家本地啤酒企業,在一起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這名企業負責人說,當時,河南本地啤酒企業的大哥——金星啤酒董事長張鐵山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當時的應對方案是,啤酒企業共同出資打造“河南啤酒集團”,以此來應對華潤雪花、燕京、青島等大型啤酒企業的強勢入侵。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未實施。
接下來,月山、奧克、維雪、藍牌等啤酒企業都被大型啤酒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收購。
【趨勢】
收購、兼并,不僅發生在河南
其實,不只是河南本土啤酒企業被大舉收購兼并,其他省份的啤酒企業也在頻繁地收購、兼并、重組。
以青島啤酒為例,青島啤酒除了收購本省啤酒企業之外,還收購了新安江啤酒,兼并活力啤酒、河南宣化鐘樓和石家莊嘉禾啤酒,穩穩地筑牢了啤酒產業帝國。
除此之外,燕京啤酒在山東先后拿下了三孔啤酒、無名啤酒、萊州啤酒等3個品牌,而雪花啤酒在山東收購了琥珀啤酒,并在聊城及煙臺新建工廠。
河南省酒業協會秘書長蔣輝說,目前,我國啤酒企業大部分處于虧損或微虧的邊緣,只有兩成左右的企業發展良好,利潤主要集中在幾大企業集團身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星啤酒高管稱,目前,金星啤酒也在尋求資本進入,但是,公司高層的決定是,一定要金星集團控股,否則免談。
專家
被并購未必是壞事
河南寒山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東梅在接到記者的電話后,第一句話就是,現在企業很困難,度日如年,正在和員工商討企業下一步怎么辦的問題。
河南啤酒企業的未來究竟在哪里呢?
對此,有專家認為,就目前河南本地啤酒的現狀,被并購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能改變目前這種維持生存的現狀。
蔣輝認為,現在能夠被資本并購的啤酒企業越來越少了,大部分啤酒企業已經完成了布局。
“面對新格局,企業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找準自身定位,從一個點上突破,尋找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河南省酒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溫建說,目前有些啤酒企業開始生產保健啤酒、水果飲料,這是一個思路的轉變,未來可能有更多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