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啤酒市場經歷了調整期后,逐步呈現高端化趨勢,精釀啤酒作為舶來的高端啤酒快速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雖然市場份額不足1%,但是眾多國內外啤酒企業如百威、嘉士伯、喜力、青島、燕京通過研發產品線或收購的方式加碼精釀啤酒領域。記者深度研究不同酒企的市場動作,推出精釀啤酒系列報道。
通過引進國外精釀啤酒品牌開店迎客以及收購中國微型精釀酒吧等方式,全球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半年內在上海市場坐擁多家精釀啤酒館。雖然體量有限,但就擴張速度可見,百威對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的決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精釀啤酒現有行規指出,酒廠需持有75%股權、年產量不能超過600萬桶,百威英博業內頻繁資本并購因此一直為行業所詬病。同時,該集團在中國收購的精釀啤酒品牌整體“小而散”,利益貢獻有限且容易形成內部競爭。爭議之下的百威英博能否實現謀利目標,有待觀察。
激進收購
精釀啤酒近幾年在中國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快速發展成為熱門新興產業,極具潛力的市場容量吸引全球啤酒巨頭百威英博頻繁加碼。
相關資料顯示,百威英博于兩年前為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可投資、收購的精釀啤酒品牌,專門設立ZX Ventures。
今年3月該投資機構正式收購上海精釀啤酒品牌拳擊貓;2月,為去年底引進國內市場的美國精釀啤酒品牌鵝島開設同名精釀酒吧;且早在今年初,ZX Ventures收購比利時風味精釀啤酒酒吧開巴,收購之后很快進行了門店擴張。
據悉,除微型精釀啤酒品牌外,百威英博曾增持不少于16億元,為珠江啤酒精釀生產線建設背后撐腰。資本市場動作頻頻,不難看出百威英博加碼中國精釀市場的野心。
在百威通過收購布局精釀啤酒的時候,其他國際啤酒巨頭也在跟進。資料顯示,嘉士伯早于2015年推出精釀系列產品,同年,喜力收購了一家美國精釀啤酒廠。
行業藍海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拳擊貓、高大師等部分精釀啤酒品牌都在2008年左右初露頭角,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精釀市場為生存下來的品牌提供了更多機會和生命力。
據中國精釀啤酒行業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中國啤酒行業的競爭戰略已經從低價搶份額向升級盈利轉型。隨著國內青島、燕京、珠江等大型啤酒企業紛紛聚焦中高端精釀啤酒生產業務,市場逐漸出現“量縮價升”的現象。未來三年內中國精釀或將達到其他國家超十年累計的市場份額。
引發爭議
據了解,美國精釀啤酒協會對精釀啤酒廠明確規定:精釀啤酒廠必須持有75%以上的股權,保證企業獨立性;每家精釀啤酒廠年產量不能超過600萬桶,規模設限。
雖然精釀啤酒對于中國精釀啤酒市場而言屬于舶來品,但業內人士對精釀行業中的資本并購也頗有說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精釀啤酒市場多為專注自釀情懷的微型精釀啤酒品牌,精釀啤酒品牌通過大融資進行大規模生產,這種做法并不專業。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百威英博資本熱衷收購小眾精釀啤酒品牌,何時整合、如何整合還不得而知,這種運作模式能否成功也不得而知。
除百威英博在精釀啤酒業務的收購方式上遭質疑外,該集團在中國精釀市場收購的品牌整體呈現出小而散且獨立的特點。據記者采訪上海拳擊貓啤酒屋工作人員得知,雖然拳擊貓與開巴同屬百威英博,但兩個品牌之間并無任何交集,各自獨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