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香的局限是時間,茅臺的局限是空間”。茅臺的擴產,最難的是找到具備同樣風土條件的地方建廠。而濃香酒質量的好壞,要取決于窖池時間的長短。由時間雕琢出來的老窖池,是再多金錢也無法復制的,這是瀘州老窖最寬廣的護城河。
瀘州老窖擁有百年以上窖池合計1619口,100年以上的還在持續使用的窖池有近百口,占全國濃香型名酒企業擁有老窖池數量的90%以上。窖池的年齡決定了其優級酒的出酒率,20年以內新窖一般產不出優級品好酒,50年以上的才能產出20%-30%的優級品好酒,百年以上老窖優級品率更高。
不過,老窖同樣也成了瀘州老窖的局限。公司走輕資產道路,多年未投資于產能,在2014年的行業冬季里,倒也輕松自在。但也因為此,它失去了靠量推動營收和利潤增長的空間。
業績天花板明顯
對比2017年和2013年經營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過去5年的發展軌跡:2013年,公司高檔酒營收28.8億元,中檔酒營收32.1億元,低檔酒營收40.5億元。2017年,這三組數據分別是46.5億元、28.8億元和25.9億元。一目了然,過去5年中低端酒全面下滑,增長均來自國窖1573。
2017年,多家白酒企業的財報數據,都展露出高端強勁增長,同期中低端徘徊不前甚至低迷萎縮的特征。在總體產能過剩的大前提下,投資白酒行業的核心邏輯是消費升級和強者對弱者市場份額的擠壓,具體而言,就是高端看產能,中低端看營銷。這幾年白酒從低谷到復蘇的過程里,老窖中低端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出現量價萎縮,證明老窖團隊及渠道在中低端市場的運營能力是存疑的。
在六家主要白酒公司2017年財報里,老窖的廣告促銷費用占營業收入比提升幅度最大,從2016年的13.1%提升至2017年的18.8%,凈增加5%。其占比在六家公司里排第一,甚至超過了一貫高費用比的古井貢酒(000596.SZ)。絕對額增加7.47億元,僅次于為打開系列酒市場大幅增加廣告促銷預算的貴州茅臺(600519.SH)。
高達18.8億元的廣告促銷費用投下去,老窖的中低端銷售收入從2016年的54.76億元,變成2017年的54.67億元,輕微負增長。而國窖1573銷售收入從2016年的29.2億元,提升至2017年的46.5億元,最終導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加6億元。
因此,可以推測,老窖的中低端,要么已經被戰略性放棄了,要么就是根本推不動。公司未來的增長期望值完全寄托在高端酒上,也就是國窖1573及以上品類。
事實上,公司財報也暴露了這一轉變。從2006年到2015年,公司財報關于戰略部分,一直有“堅持‘雙品牌塑造,多品牌運作’的品牌戰略”或類似表述。從2016年起,關于瀘州老窖特曲品牌價值回歸的表述被淡化了,公司戰略變成了“一二三四五”戰略,即:明確重回中國白酒行業“前三甲”一個目標;堅持“做專做強”與“和諧共生”兩個原則,深入貫徹落實加強銷售、加強管理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三個加強”;把握“十三五”期間的穩定期、調整期、沖刺期和達成期四個關鍵發展步驟;實現公司在中國白酒行業的市場占有領先、公司治理領先、品牌文化領先、質量技術領先和人才資源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