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限制 塑造多元 崛起回歸
相對于啤酒和紅酒,黃酒和白酒則屬于正宗中國味,承載著歷史和文化。和白酒的全面復蘇相比,黃酒似乎剛剛覺醒,盡管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顯現出發展后續動力很足。下一步,中國黃酒如何逆流而上,突破地域限制,擴大市場影響力,甚至和白酒并駕齊驅共同打響“中國酒”品牌,是值得期待的。
中國古代,在蒸餾酒尚未出現前,所有酒類都是釀造酒,明代以前的人飲用的酒絕大多數都屬于黃酒范疇。廣為流傳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毫無疑問說的就是黃酒,只有黃酒才有煮著喝這一雅致的喝法。“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詩仙李白的一碗琥珀光同樣說的是黃酒在唐代的流行。黃酒在古代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不亞于今日的白酒,時代的變遷使得人們的社會飲酒習慣發生根本性變化,白酒變成“高富帥”,黃酒從貴族淪為“下里巴人”。自此,黃酒逐漸淡出公眾視線,行業發展緩慢,甚至市場一度縮至江浙滬等傳統消費區域。原因是什么?黃酒行業發展的現狀又如何?
“待挖”的產業潛力
五一期間,記者走訪了河南省正陽縣的一家黃酒經銷商,代理商齊先生告訴記者,店里主要銷售河南南陽產的黃酒,品種很多,但銷量都不大。齊先生深有觸地說,黃酒銷售的季節性很明顯,一般在冬季和春節前后,平;緵]人來問。隨后,記者在河南省正陽縣較大的酒水超市針對20位顧客進行了隨機采訪,有不少消費者認為,黃酒是中低檔酒,甚至是飲料,沒有檔次,沒有面子; 有多數消費者知道黃酒也是酒,但度數低不像酒,不能盡興,且口味不太好;有部分消費者認為,黃酒是料酒的一種,是用于廚房做菜的。
事實上,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反饋已經反映出了當前黃酒發展存在的問題,也給出了黃酒發展的改進思路。對于黃酒,消費者是缺乏認知度的,同時也因為黃酒產業的緩慢發展,盡管市場價值和市場空間很大,但沒有企業愿意拿出大量的資金用于產品宣傳、黃酒飲酒知識和消費群體的引導和培育上。
“有很多消費者對黃酒不夠了解,黃酒在江浙滬一帶的體量接近198個億,而浙江本地的消費量則在60億左右,黃酒可開發的潛力很大。”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賽時談到。
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建偉也曾指出,目前,黃酒的發展狀況與快速發展的白酒業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今后發展不僅要有量的保證,更要有質的保證,提升空間是巨大的。“
但行業若想進步與發展,首先需要正視的就是存在的短板。隨著消費的升級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訴求,黃酒產業在經歷長期的緩慢發展后逐漸也迎來了產業的復蘇,但若想抓住時代機遇全面振興黃酒產業,最先要解決的還是黃酒發展遺留的瓶頸和困局。
”沉睡“的市場空間
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開始,黃酒行業表現出了好的發展勢頭。黃酒的區域性消費限制正在被打破,從傳統的江浙滬地區向全國擴展。同時,通過黃酒龍頭企業可以看出黃酒市場的回暖,以古越龍山為例,繼2016年四次提價之后,2018年初再次提價。盡管提價幅度不高,但標志著黃酒價格自2015年探底成功,回升趨勢愈發明朗。
若想尋得發展良策,黃酒行業長期緩慢發展的現狀以及背后的原因依然值得引以為戒。
市場認同度低 黃酒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發酵古酒,和其他酒類相比具有較高的健康功效,盡管在行業的整體規模穩中擴大的背景下,北方部分區域已有黃酒消費基礎,但尚未大范圍形成飲用黃酒的習慣,黃酒消費地區集中在江浙滬皖贛閩等地區,其他地區對黃酒的認同度較低。會稽山在2016年年報中酒與這樣的表述,”黃酒的生產與銷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
領軍企業數量少 領軍企業發展帶動整個行業前進。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領軍企業的帶動,比如白酒行業的茅五劍,這些龍頭在不斷引導市場的消費中,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制定行業標準,成為同行的模板。黃酒行業,同樣亟須這樣一個龍頭的出現,給同行們”打個樣“。
品牌及市場形象不佳 長期以來,黃酒價格持續走低,不僅遠不如白酒,甚至不如啤酒和水。除產能過剩及庫存高企外,黃酒給人的形象就不那么”高大上“。古越龍山同樣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從全行業來看,黃酒產品消費多集中于中端和普通商品,產品結構尚需升級,整體價格有待提高。“
工業化程度不高 中國黃酒行業的生產廠家在700家左右,而當前規模以上生產企業112家。其中,產能超過1億升的有3家,分別是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超過5千萬升的有5家,超過1千萬升的有20家。
文化宣傳乏力 黃酒是內涵較為豐富的酒種,無論是從歷史、文化,還是從營養、健康的角度分析,黃酒有許多故事還沒有講出來,在未來的很多年中,黃酒都將處于一個釋放、挖掘潛能的過程中,這就需要黃酒企業做好”文化“這門功課,講好黃酒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創新動作不夠 無論是黃酒技藝創新還是渠道銷售創新力度都不夠,在黃酒生產上,對原料及產量上有限制,同時,黃酒發展緩慢與渠道的開發速度脫不開關系。黃酒企業可以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新工藝,采用小麥、黏米、玉米、高粱等其他原料,創新黃酒品種,突破原料對產量的限制。同時也可以開發營養型、保健型、功能型等新型酒種,同時,開發多元的渠道模式、加大品牌建設、擴大品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