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企業信心
近年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宣揚,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酒和文明飲酒。盡管目前中國黃酒的發展上存在地域限制、創新缺乏等問題,但作為中國傳統酒種,黃酒未來復蘇和回歸的概率不可謂不大。
據《中國酒業協會黃酒分會2017年工作報告》顯示,隨著新時代的來臨,在2017年中國黃酒產業發展形勢整體向好。對此,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認為,2017年是黃酒產業發展不平凡的一年,應該把2017年定位成黃酒產業開啟新時代、新開端的發展之年,2018年則是黃酒產業的復興之年。
對于黃酒在2017年的發展,王延才給予了充分肯定。盡管當前黃酒行業還沒有出現”震撼人心“的利好因素,但各種潛在的正面因素,一直在不斷地積累。首先是中國黃酒科研取得重大突破。”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有史以來,黃酒獲得的國家級最高獎項,可謂是通過科研的力量為黃酒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同時在2017年,黃酒飲用舒適度的研究獲得了省部級一等獎,這標志著中國黃酒在產品升級方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真正抓住了消費者主權時代的發展旋律。
其次,指標增速向好。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95.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1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0.7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04%。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黃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0.25億美元,同比增長3.77%;累計出口數量1.53萬千升,同比增長8.03%。數據是最好的例證,由此看出中國黃酒的盈利能力正在增強,這讓黃酒企業看到了希望,信心大增。
三是黃酒全國化趨勢正在形成。長期以來,公眾一直把黃酒行業定位為一個區域化產品。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甘肅、河南、山東、福建、陜西等地黃酒企業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可謂是黃酒產業在全國化發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期“的發展前景
2012年,白酒市場吹來了一股”青春“風, 江小白憑借針對年輕消費群的情感營銷,在沒有歷史沉淀的基礎上,做到年銷售額超過2個億,改變了人們對白酒市場的認知,也給黃酒行業帶來新啟示。從2005年至今,經過十多年發展,當下黃酒市場已經迎來了消費升級,未來黃酒營銷是墨守成規還是積極創新?這是擺在黃酒企業面前的選擇題。
然而,從近幾年的黃酒市場表現看,基本還是圍繞黃酒本身做文章,并沒有真正和消費者建立情感上的連接、消費場景依然模糊、黃酒價值提升緩慢。如何做到準確定位消費群體以及建立情感聯系,擴大品牌影響力,是每一家黃酒企業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消費升級推動黃酒消費群的年輕化,35歲左右的青年人應該是黃酒核心年輕消費群,他們健康消費理念已經形成,對中國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及傳統生活方式有較高的認同感。同時,年輕群體還有頻繁的社交活動,是酒水消費主力軍,擁有較強的市場帶動力,他們在酒桌上每打開一瓶黃酒,就是在推廣黃酒文化、推廣黃酒品牌。
雖然目前黃酒的消費場合,已經從家庭逐漸走進餐飲市場,但商務宴請、商務小酌等市場并沒有被正在打開,核心市場的消費者對黃酒產品并不陌生,長期僅僅圍繞黃酒的工藝、歷史等做文章,已經無法給市場帶來新的認識。因此,打破黃酒產品價值提升的瓶頸是塑造符合年輕人消費理念的品牌價值,建立與他們進行情感連接的黃酒品牌。比如江小白不說酒只談人,讓目標消費群從喜歡江小白這個品牌開始,然后融入其塑造的生活方式中。
作為傳承至今的古老酒種之一,黃酒不應該這么”慘淡“,應該和白酒一樣具有勃勃的生機,應該是各具特色和充滿希望的。對于中國黃酒的發展之路未來應該如何走,王延才十分關心,更是提出了三大前瞻性希望:一是黃酒企業要對黃酒產品的定位做重點研究,科學做好文化定位與產品層次定位;二是要研究黃酒產品的健康型和營養型,倡導消費者喝黃酒;三是要解放思想,放開思維,鼓勵不同區域,不同特色的黃酒發展,真正實現百花齊放,滿足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