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供給側已經成了各行各業熱議的話題,當然酒業也不例外。那么酒業供給側改革怎么看?怎樣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洲在4月14日的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上做了深層次的解析。
任興洲認為供給側改革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全面的改革,絕對不是簡單的私有制,也不是簡單減稅。供給側改革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制度性的有效供給,解決微觀主體活力,給企業松綁。二是核心調整,把無效的、低端的供給,轉移到有效的、中高端的供給上來。三是減稅減賦,從生產環節繳納消費稅,到消費環節,都需要做調整。四是創新,創新才是推動我們經濟發展背后的動力,只有創新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增長,轉換成競爭力。
白酒黃金十年中白酒產業和銷售收入的增長是非?斓,酒業上市公司的總收入也在不斷的增長,然后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產能和庫存,再加上三公消費的限制和八項規定的出臺,酒行業陷入深度調整期。近年來,白酒行業結構調整陣痛期、市場需求變化、政策巨大調整、庫存明顯增加等都使行業發展艱難。
在白酒行業發展艱難這種情況下,迫切要求白酒行業供給側調整和結構改革,以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對此,任興洲提出整個十三五期間酒行業應實行“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在2013年到2014年的陣痛期,產業幅度下降,大部分企業為應對市場的變化,擱置甚至放棄了原定的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計劃,開始收縮規模,把產業做精做細。在這個過程中去了一部分產能。但是總體上來講,相對于前些年的巨量的產能擴張,現在的白酒產能仍然很高。所以白酒行業,仍然存在著去產能的艱巨任務。
去庫存:在白酒行業調整過程中,傳統的線下的營銷和互聯網的營銷之間產生了摩擦,但這是正常的,去庫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任務還比較艱巨。產品的價格回歸到市場認可的水平對實現庫存動銷也有幫助。
去杠桿:國家談的去杠桿主要是指金融杠桿,而白酒的金融杠桿則是用白酒行業的高盈利性和高成長性吸引跨界資本和資本市場上的資本,涌入到行業里面來。隨著利潤的下滑,以及毛利的下降,金融資本進入白酒行業的熱度開始下降,也開始理性的回歸。
降成本:通過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性成本。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推出組合拳,比如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進一步清費,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再就是降低增值稅的稅率和物流成本,階段性的降低五險一金,以減輕企業的負擔。
補短板:任興洲提到補短板也叫創新供給,主要體現在:一是體制機制的制度創新,完善治理結構,強化激勵機制,實行國有制改革,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規范化水平和產業組織化水平。二是找準調整方向,明確發展定位。三是品牌創新,戰略謀變。強化品牌的效應,從原來的權高消費向大眾消費轉變,以市場消費為導向主動對接大眾需求。四是產品品質,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提升品質和質量。五是創新營銷方式,積極擁抱互聯網。六是賦予白酒企業更多的內涵,加大資本市場的力度,利用兩個市場,開放戰略和創新。
最后任興洲表示,解決產能問題、加強行業規范和行業管理的創新,能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新的供給和需求,新的平衡的空間,為白酒行業在供給側改革方面打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