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國酒業協會各分會分別召開了理事會擴大會議,會上報告了2015年的主要工作并對未來工作做了發展規劃。
白酒:2015年穩中有升 2016年要轉變、升級、創造新生態
會上首先對白酒產業工作做了報告,報告稱,2015年白酒行業及市場發展總體上趨于平穩,并有回升跡象,中國白酒產業在調整中前進。2015年白酒價格帶持續受壓,消費增長壓力、產能壓力持續加強,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潮流涌動,市場秩序亂、競爭不公平沒有明顯緩解。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白酒產業依然處于深度調整中,行業格局仍不斷變化。2016年將從三個方面著手發展白酒產業:第一是轉變,從品質效益、智能釀造、理性消費、市場需求和經營方式幾方面加快轉變;第二是升級,主要在品質、服務、標準三方面升級發展;第三是生態,通過聯盟創造新生態,通過體制創新打造產業新生態;,以優勢產區引領產業創新生態,以連橫合縱創造產業新生態。
啤酒:2015年發展受沖擊大 2016年主抓消費痛點、提升品質
對于2015年啤酒工業發展情況,會議從七個方面作了報告:一、從產銷市場看,2015年啤酒產銷量出現了連續12個月的負增長。二、從銷售收入看,比上年增長1.5%,是酒行業主要酒種中增長最低的酒種。三、從運營費用看,原料價格降低,單位產品銷售成本費用提高。四、從經營業績看,利潤總額增長6.3%,同比增幅略有回落。五、從進出口形勢看,進出口都出現增長,其中進口啤酒連續四年出現爆發式增長,中國消費者水平普遍提高,啤酒市場向精致化、細分化、多元化發展。六、從投資效率看,新增產能減速,投資趨于理性。七、從消費文化看,爆品策略顯現,缺乏工匠精神。
會上提到,未來三至五年,中國啤酒市場的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空間,波段上行仍將是啤酒業未來幾年的主基調。啤酒在中國發展時間畢竟較短,文化底蘊相對較低,所以如何適應當下和未來消費需求變化的轉變,如何抓住啤酒消費市場的“痛點”,如何打造和提升產品品質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啤酒企業而言可能更為重要。
黃酒:2015年發展平穩 2016年突破限制、振興發展
在全國經濟總是下行的影響下,2015年黃酒行業總體發展平穩,穩中有升。在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渠道、尋求新賣點上收到一定成效。
黃酒作為我國的傳統酒業,將抓住十三五發展新機遇,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兼并、技術創新、等途徑做大黃酒產業,突破黃酒區域性、季節性、消費群限制,讓黃酒全面走向全國、走出過門,促進黃酒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葡萄酒:2015年基本持平 未來發展要改變思維、技術和運作模式
我國2015年葡萄酒產量增長率與2014年基本持平,處于底部徘徊階段。市場銷售、產品銷售出現分化,高端產品銷售大幅下降,中低端產品銷售逐步回升。葡萄酒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舊的理念影響產區和企業發展,原料、技術和技術人才制約發展,性價比不合理、價格脫離市場,推廣模式亟待改變。
會議上還提到,葡萄酒應利用這個不是很短的調整期,做實產業、企業的基礎,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在思維、技術、運作模式等方面有所改變以適應市場變化,是在今后的激烈市場競爭中得以健康持續發展。
果露酒:2015年高速增長 未來打造全國性品牌、做大產業
近年來,果露酒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5年果露酒銷售收入增長18.37 %,利潤總額增長26.28%。新產品不斷出現,但預調(雞尾)酒有向下的趨勢。果露酒出現發展不平衡問題,個別酒種增長快,產品基本處于區域性市場。對于如何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推廣模式創新等方面還有待改變。
果露酒實際上包括了露酒、果酒、預調酒等多個酒類。果露酒產品之間共性少、個性多,全國性品牌較少,這就需要更新理念、創新技術,做好產品,走出區域走向全國,做大果露酒行業。
酒精:2015年發展曲折 未來注重環保和品質
2015年全國發酵酒精產量同比增長4.23%,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4%,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5.53%。全國酒精進口同比增長24.73倍,出口同比下降29.64%。2015年全國酒精總量達歷史最大量,發酵酒精產量緩慢增長,增速下降,燃料乙醇發展陷入嚴重的政策性虧損局面,木薯酒精指標超標問題嚴重。
未來將繼續開拓酒精市場,加強出口,提升工藝技術。減少高能耗產業,注重環保和質量穩定,改善虧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