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消費發展的四個階段入手,闡明新型消費模式的驅動因素,運用4P理論說明消費品企業的經營模式變化。結合目前白酒行業的發展現狀,把握未來白酒行業的消費品化趨勢。參照國際消費品的估值體系,判斷國內白酒公司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國正邁過依靠廉價經濟要素、投資及人口紅利、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階段,步入以消費升級、制造業服務業逐步完善、新興技術發展的消費型社會。回顧歷史,我國經歷了四個消費階段。
1.計劃階段
在計劃經濟時期,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生產過剩與產業失衡問題。一方面,生產力嚴重不足、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需求市場失位、缺乏活力,整體消費水平保持低位,消費者以溫飽為目標。
2.功能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開始,相關部門啟動招商引資,獲取資源實現生產建設,與大城市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需求相匹配。消費者偏好向功能化產品轉移,但是產品缺少品牌、同質化嚴重。
3.品牌階段
1995年至2012年,工廠快速進駐城市吸引人口提升,城鎮化過程加快。此后,國際品牌入駐為消費者引入品牌概念,歐美等區域產品和服務滲透消費市場。在此階段下,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加強,大品牌的滲透率和份額快速提高。
4.品質階段
現階段,80后、90后和00后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更傾向于個性化產品,打破了傳統品牌的界限。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產品更受青睞。信息技術不斷革新,互聯網驅動消費模式的改變,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