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稽山)發布公告,公告稱2015年會稽山實現營收91489.2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9%;利潤總額15777.9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1368.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1%。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24.3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 11.40%,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15.0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4.82%。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黃酒營養功能的屬性,消費者對黃酒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為此會稽山從五個方面來提升業績:積極拓展市場營銷,促進主營業務穩中有增;積極推動技術創新,促進主業可持續發展;積極啟動非公發行,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整合土地資源,有序推進湖塘廠區集聚;積極實施精細管理,提升內部運行管理效率。
對于2016年的發展,會稽山表示將按照“加快資源整合,創新品牌營銷,強化管控體系,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方針,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大理念,圍繞主業,把握優勢,務實奮進,全面開展好各項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有關黃酒行業的發展,2月26日,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在貴州仁懷召開的中國酒業協會顧問座談會上通報了2015年釀酒行業發展情況數據。
數據顯示,近年來黃酒的增速和銷售額均接近10%,黃酒呈現出明顯回暖趨勢。首先是龍頭企業恢復性增長。黃酒的行業集中度很高,只要幾大龍頭企業調整好了,那整個行業的調整也就基本到位了。其次是大眾酒興起。這幾年,黃酒的高端酒呈緩緩下滑的趨勢,但是大眾酒卻在興起,帶動了黃酒的增長。再次,低端和超低端黃酒尤其是散裝酒的升級和淘汰也是黃酒回暖的重要力量。
反觀白酒行業,在經歷黃金十年后陷入了持續下滑的調整期,為此酒企和資本方紛紛發力“健康白酒”市場,以應對行業困境。春季糖酒會期間,酒企發力健康酒的同時,黃酒的養生保健價值卻被忽略。多家酒企推出了“健康酒”產品,許多企業以保健、養生為賣點,但其保健功能與市場前景仍受到業內質疑。
針對這些所謂的保健、養生功能,許多企業并未給出確切的實驗數據。如某知名品牌對外宣稱,其微分子酒宣稱具有三大特點:分子量小、微量成分多、健康元素多,但分子量、微量成分和健康元素具體內容語焉不詳,也無明確的實驗數據支撐。
佳釀網(jianiang_cn)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中,均沒有“健康白酒”的明確定義。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中心副所長高惠君曾表示,“要么是食品,要么是保健食品,功效食品是企業自己建立的概念,沒有專門的國家分類標準認可。”
我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必要的動物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配方的組成及用量必須具有科學依據,具有明確的功效成分,標簽、說明書及廣告不得宣傳療效作用。此外,凡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經衛生部審查確認。目前,尚無一家酒企對其健康白酒宣傳時顯示其相關手續,也就是說健康白酒的概念宣傳大于其酒的本質。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健康白酒”概念的提出,消費者對其最終的消費是檢驗健康白酒有無市場的根本。
而黃酒的國家標準相對完善,且不斷修正。黃酒行業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對黃酒的定義、釀造技術、生產要求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黃酒起源于我國商周時代,經歷了三千年的發展,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人們健康概念意識的增強,黃酒不再受制于地域限制,形成全國性的酒類。例如,山東即墨老酒和河南雙黃酒是北方黃酒的典型代表。
從營養學角度分析,黃酒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包括硒、鋅等元素,是一種適當飲用有益健康的酒種,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黃酒含有多酚、類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其含豐富的功能性低聚糖,這些低聚糖是在釀造過程中,物料經微生物酶的作用而產生的。功能性低聚糖進入人體后,幾乎不被人體吸收、不產生熱量,但可促進腸道內有益微生物雙歧桿菌的生長發育,可改善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健康。因此,黃酒越來越獲得消費者的喜愛,消費量不斷增加,消費區域逐步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