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啤酒優勢進一步縮小 國內啤酒消費趨理性
在國內消費黃金時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2000 年的 3.9 萬億元增至2015 年的 30.1 萬億元,增長 6.7 倍,而啤酒行業銷售額同期增長 3.3 倍,啤酒噸酒價格增長不到 1 倍。
進口啤酒均價下行與國內酒企均價提升,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啤酒的消費理性提高同時,國內啤酒企業也在轉變經營策略。近年來,國產啤酒新品如燕京白啤、雪花純生系列、重啤樂堡等,都在不斷發力搶占高端市場。
由于進口啤酒口味獨特、新奇,加之眾多中國啤酒企業此前多用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進口啤酒趁勢搶占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份額。不過,國內幾大啤酒公司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消費群體較為穩定、安全問題較少,而啤酒自身對新鮮度的要求較高,進口啤酒經長途運輸勢必影響口感,相比之下,國內啤酒企業具有一定優勢。
從中國啤酒消費渠道看(按金額),主要渠道來源于即飲消費,如餐館、酒吧等。在中國,超過 60%的啤酒消費額是在即飲渠道完成的,而美國只略高于50%。由于即飲渠道消費價格敏感程度低于非即飲渠道,也為中國啤酒消費的產品結構升級帶來更多空間。
從進口啤酒數量和金額來看,近年來高端啤酒消費市場高速增長。2008 年,我國進口啤酒 2.81 萬噸,總金額 3712 萬美元,到 2015 年,我國進口啤酒 53.83 萬噸,總金額 5.75 億美元。不過,從增速看,中國進口啤酒數量、金額都開始放緩,預計未來隨著消費趨向理性,進口啤酒的優勢將進一步減小。
珠江率先涉足精釀啤酒 中國啤酒巨頭躍躍欲試
中國精釀啤酒起步較晚,2008 年成立的高大師啤酒工廠,被視為第一家精釀啤酒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各大酒廠,如珠江啤酒、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也在積極地開拓精釀啤酒業務。中國現在較著名的精釀啤酒廠包括熊貓精釀、京 A Taproom,Boxing Cat(拳擊貓)等。
相比于美國精釀啤酒與普通啤酒 2 倍左右的價差,中國精釀啤酒與普通啤酒的價差達到 4 到 5 倍,主要由于現在中國精釀啤酒市場供不應求,受眾多為海外歸國人士、高端白領等高消費能力群體。
精釀啤酒的渠道多為酒吧、高檔餐飲、高檔超市。目前,剛起步的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競爭還不激烈,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達到 50%、 30%,大幅超過成熟精釀市場的水平。
雖起步較晚,中國啤酒巨頭們也逐漸涉足精釀啤酒業務。青島啤酒和華潤雪花或尚在試水,而珠江啤酒則率先嘗試精釀啤酒項目,加速產品結構升級。2015 年 7 月,珠江啤酒預告非公開發行項目擬募集不超過 48 億元,其中擬投入超過 2.5 億元用于精釀啤酒項目的建設。
短期來看,中國啤酒巨頭們大規模涉足精釀啤酒尚需時間,精釀啤酒收益也并不突出,但精釀啤酒的自身優勢以及中國啤酒消費的渠道特點,或將能使精釀啤酒成為促進行業產品結構升級的“一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