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掀并購熱潮 百威英博、喜力等強勢進入精釀啤酒
與中國啤酒巨頭涉足精釀啤酒不深相反,國外啤酒巨頭已拉開并購大戰。
近年來,除了自建精釀酒廠外,大啤酒公司開始大肆收購精釀酒廠,利用自己的渠道進行銷售。根據 Dealogic 統計,僅 2015 年,美國境內就有 19 個精釀酒廠被收購或部分被收購,總交易價值 130 億美金。由于精釀啤酒廠體量較小,百威英博先于各大啤酒公司大規模并購精釀啤酒廠。
由于可選擇的精釀啤酒廠較多,預計美國大啤酒公司的并購還會繼續。據美國釀酒商協會數據,2014 年美國共生產大約 266.4 萬噸精釀啤酒,銷量同比增長 18%,銷售額同比增長 22%,達到 196 億美金,銷售額占總啤酒市場的 19.3%,銷量市占率 11%。
過去 5 年間,精釀啤酒蓬勃發展的同時,美國整體啤酒市場卻日漸低迷。美國 2014 年啤酒銷量同比僅增長 0.47%,過往 5 年的 CARG(復合年均增長率) 增速為-0.30%。2014 年美國啤酒市場 CR3(指業務規模前三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 為 80%,比 2010 年降低了 3.5%,側面反映大啤酒廠商面對來自精釀啤酒的激烈競爭。
精釀啤酒體量小 增速快 與啤酒巨頭們可形成戰略互補
盡管現階段,啤酒巨頭并不看好精釀啤酒對公司的財務貢獻,但是從近年來不斷的并購案例來看,這些巨頭對精釀啤酒的未來充滿期待,盡管精釀啤酒的體量雖小,但其增長速度快,并能對公司現有產品線進行有效補充。
不論是百威英博、南非米勒還是其他啤酒公司,現階段收購的精釀啤酒廠對其財務報表影響均不明顯。百威英博擁有上市精釀啤酒公司 Craft Brew Alliance (簡稱CBA)32%的股權, 其2014 年的營業收入為 2 億美元,2014 年百威英博 的營業收入為 471 億美元,CBA 占比尚不足 0.5%(CBA 與 BUD 年報截止日不同,選取數據均為最新財年數據)。
不過美國最大的精釀啤酒公司,波士頓啤酒的銷售收入已達到百威英博的 5%左右,2014 年實現了同比接近 22%的增長。其體量與實力不容啤酒巨頭們忽視。
精釀啤酒廠每桶收入高于百威英博,但受制于規模,毛利率、凈利率大幅落后于百威英博。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百威英博大舉并購精釀啤酒廠,利用自身渠道優勢銷售精釀啤酒產品,這一戰略除了能快速推廣旗下精釀啤酒,未來更是能直接提高公司的凈利率。
附:精釀啤酒的起源與發展
精釀啤酒(Craft Beer)最早起源于美國,特點是規模小、自主性高,傳統性強。美國釀酒商協會將精釀啤酒廠大致分為四類,地區型精釀啤酒廠、外包精釀啤酒廠、 自制啤酒酒館和微型精釀啤酒廠。
啤酒的兩大分類是艾爾和拉格。大部分精釀啤酒都屬于艾爾啤酒,而工業啤酒一般多為拉格啤酒。艾爾啤酒屬于上發酵法,而拉格啤酒是下發酵法,上發酵法通常在較高的溫度下(15-20 攝氏度)迅速發酵,酒體較為豐富,水果味更濃。由于精釀啤酒釀造工藝、添加物以及選取酵母均有所不同,所以釀造的啤酒的口味差異很大,大批量生產的工業啤酒無法與之媲美。
根據美國釀酒商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關于精釀啤酒的準確定義,規模小是指年產量不超過 600 萬桶(美國啤酒桶大約為 120 升),銷售額市占率低于 3%;自主性是指不超過 25%的股份由大型酒精制造企業控制;傳統性限制了精釀啤酒不得因成本原因減少大麥麥芽的使用。
歷史上,美國釀酒廠家數曾經達到過 4131 家,其中絕大多數是啤酒廠。20 世紀 70 年代,由于相互兼并和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美國只剩下不到 100 家釀酒廠。自從精釀啤酒的概念風靡全球,2015 年 9 月美國的釀酒 廠數量再次超越 4000 家,其中精釀啤酒廠超過 34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