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對于本該屬于銷售旺季的白酒,卻因消費者日漸理性等原因走入尷尬境地。近日,記者走訪銀川各大賣場及超市了解到,酒類產品銷售整體呈現疲軟態勢,尤以寧夏本地白酒為甚。
走訪
中低端銷量穩定高端量價齊跌 老銀川等本地白酒風光不再
“現在高端白酒幾乎賣不動,我們也就是湊合著維持。白酒的整體銷量仍在下滑,情況不太好。”興慶區文化西街一家酒行老板告訴記者,高端白酒量價齊跌,即使中低端白酒銷售較為穩定,仍難以扭轉大趨勢。民族北街一家名酒專營店的余老板也說,以前一瓶五糧液最高能賣1000多元,而且經常脫銷,現在僅售600多元,賣得也不好,更別談利潤了。
而寧夏本地白酒情況更糟。
銀川市興慶區鴻興酒行的周老板說,白酒市場確實較前幾年冷清許多,銷售疲軟情況一直持續。“就拿本土白酒老銀川而言,一方面,其品種太多、太花哨;另一方面,顧客的消費也越來越理性。因此,從口感到價格再到名氣,本土白酒不如外地酒產品受青睞。”
在銀川新華百貨東方紅店酒類促銷區,記者看到很多白酒廠家推出了“買一贈一”等活動,價格58元至118元不等。該店負責酒類銷售的馬組長稱,多數消費者都選擇中低端白酒,銷量相對穩定,“而且選外地品牌白酒的較多”。
中低端白酒銷量穩定,高端白酒賣不動,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寧夏本地白酒廠商的認可。
作為寧夏昊王酒業有限公司的銷售部門,銀川日月星商貿有限公司的丁總告訴記者,該公司現有40多款老銀川的白酒品種,其中中低端的銷量較為穩定,甚至有所增加,但高端白酒銷量下滑明顯,“高端意味著利潤大,但現在100多元的白酒銷量都打了折扣”。
同是寧夏昊王酒業銷售公司的銀川金樽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今年中低端白酒銷售量比較穩定,但總體銷售額卻開始下滑,“低端白酒賣得好,高端白酒不好賣。按理說銷售市場擴大,應該是增加銷量,但整體銷量僅與去年相持平。”
原因
是什么讓本土白酒萎靡不振?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百姓更重品質
“中低端白酒銷量相對穩定,主要是品牌較多、替代性強。消費者在選擇時更注重口感品質,久而久之,習慣喝什么就買什么。”寧夏區糖酒副食品總公司酒科曹經理稱。
寧夏沙湖酒業有限公司負責銷售的杜經理稱,本地白酒市場疲軟,的確很艱難,我區白酒行業曾流傳這樣的調侃:“一年喝倒一個牌子”。隨著近幾年市場的開放,從事白酒行業的人增多,白酒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跟風消費”成了老百姓的一大特點,“這也讓我們感到困惑”。
寧夏白酒萎靡不振的原因何在?記者采訪了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副教授景娥,她分析主要原因有4方面。
一方面,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白酒銷量下滑,是整個白酒行業的普遍現象。
另一方面,隨著人們養生意識、健康意識的提高,飲酒時多選擇紅酒、果酒或糧食釀造的白酒。而有些寧夏本地白酒是從外地買來原漿再進行勾兌的,對身體健康傷害相對較大,很多消費者喝過之后,不會再次選擇購買。
另外,隨著白酒市場的重新洗牌,茅臺、五糧液等釀造工藝成熟、口感好的傳統名酒價格下調,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名酒如今老百姓也買得起了。白酒的消費量減少后,人們購買時會更注重白酒的品質。與這些傳統名酒相比,寧夏本地酒并不具備優勢。
此外,經常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消費者警惕性增強,而寧夏本地個別品牌白酒也曾曝出有假酒,隨后監管方面沒有及時跟上,令消費者避而遠之。
對策
研發新品多樣生產聯合重組 “寧夏造”重獲市場應注重質量
經銷商倒出自己的苦水后,仍要面對市場問題和經營難點。本地白酒廠商該如何應對,又該怎樣尋求突破口?
“我們的白酒推廣力度偏小,市場推廣和廣告宣傳相對較弱。”寧夏沙湖酒業有限公司負責銷售的杜經理說,今年公司在原有基礎上對硬件設施加大了投入,并調整改為全自動釀造,且秉承地域性文化,從瓶子到外包裝的設計都體現特有的文化底蘊。
而寧夏昊王酒業有限公司負責銷售的銀川日月星商貿有限公司丁總表示,將會進一步加大度中低端酒的促銷力度,同時搭配促銷品進行銷售。
對此,景娥副教授對本地白酒廠商提出建議:首先,應當把握消費者對食品酒類的養生觀念,進行轉型,開發新品種并使產品多樣化,從消費者健康考慮,研發酒的品種,改進優化酒的制作材料和工藝。其次,全區各白酒品牌應當聯合重組,組織白酒協會,形成聯盟,集中優勢。各品牌間取長補短,提高本地白酒競爭力。另外,本地白酒大多關注酒的促銷,而忽略了品牌及產品的防偽,使假酒有機可乘,破壞品牌形象。本地白酒應當重視防偽,使消費者能夠很容易辨別出產品的真假。對于買到假酒和劣質酒的消費者,應當及時賠償,重新獲取和穩固消費者對本地白酒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