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遭受滑鐵盧的酒業正在探尋新的市場方向。除價格站以外,電商平臺成為行業另一必爭之地。近期,青青稞酒和中酒網的戰略合作再次將酒企電商推向風口浪尖,據一位業內透露,“此事已基本敲定。”目前,國內酒業上市公司在面臨互聯網這一新的銷售渠道時也面臨兩難境地,自建平臺或合作共贏成為擺在酒企面前的兩種選擇。
酒類電商銷售迅猛增長,成酒企業績新增長點
近期青青稞酒發布公告,已與在酒業率先提出O2O模式的中酒網簽訂股權投資框架協議,投資1.44億元獲得中酒網90.55%的股權。一位相關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該事項已基本敲定,目前正具體探討細則和未來發展規劃。
2012年以來,國內酒企一直面臨著嚴冬煎熬,在這期間,除了價格競爭以外,渠道拓寬成為各家酒業上市公司改善業績的另一重要環節。雖然整個酒業市場持續兩年低迷,但酒類電商銷售額卻飛速上漲。數據顯示,2013年酒類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70億元,2014年該數字就躥升到130億元,其中,天貓70億元,京東30億元,其他30億元是包括中酒網在內的垂直電商完成的,而2012年至2014年間酒類電商復合式增長達100%。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350億元,未來兩三年有望突破千億。目前電商渠道銷量為行業總銷量的1%,未來將達到行業規模的10%。
除銷售渠道拓寬以外,互聯網概念也是酒業瞄準電商平臺的一大因素。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傳統酒業市盈率一般都只有十幾到三十幾,但是電商公司基本上在百倍以上,酒類上市公司如果擁有了互聯網基因,對市盈率的轉變有很大的幫助。
上市公司跑馬圈地,自立門戶還是借雞生蛋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酒業上市公司紛紛跑馬圈地開始觸網,但與此同時也分成了兩種模式,一派選擇自建平臺自立門戶,領頭包括洋河股份(002304.SZ),貴州茅臺(600519.SH);另一類酒企則選擇并購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青青稞酒,五糧液(000858.SZ)等。
據大智慧通訊社了解,2013年末,洋河股份作為自建平臺的領跑者,正式推出“洋河1號”APP客戶端,成為酒企自建平臺賣酒的開拓者,運營范圍從江蘇到全國,目前已有浙江、廣東、湖南等10余省市上線。隨后,茅臺去年出資2500萬元與控股股東茅臺集團等關聯方共同投資設立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并誓言大力發展電商銷售平臺,實現3-5年內電商獨立上市。
與此同時,另一部分白酒企業并沒有選擇自立門戶,相反更傾向于借雞生蛋。除青青稞酒以外,今年2月通葡股份宣布擬以6669萬元對價增資并收購酒水電商平臺九潤源51%的股權,據悉公司此前也并購了一個小電商公司,去年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
另外,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在內的一些企業等選擇同大型電商合作的方式開拓線上渠道。2014年6月,五糧液宣布與京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京東成為五糧液戰略級合作電商平臺,雙方喊出了“3年50億”的銷售目標,今年京東將上線五糧液產品眾籌項目。此外瀘州老窖則協同聯合酒仙網低價推廣線上專屬酒“三人炫”。
兩種模式互有利弊,業內看法尚不統一
那么比較下來,兩種模式究竟哪種較好,業內看法不一。茅臺酒一零售批發商向大智慧表示,相比大型平臺合作模式,自建平臺長遠看來更好。他表示,京東天貓上有很多其他品牌競爭,不利于自身品牌維護,更會沖擊現有的價格體系。“網上價格低才能吸引顧客,我們線下成本高,如何競爭的過?”他指出,“而且有些酒有明顯的區域性,自建平臺更能夠建立地方性市場,銷售更有效,大平臺上花的錢多,還不一定效果好。”
但一位白酒行業分析師對上述觀點持不同意見,“一方面白酒都是傳統企業,對電商互聯網這塊沒有經驗,會出現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綜合類電商各模塊成本較高,光物流成本就達8%左右,要開發出來前期投入會很大。”
上述分析師表示,相比自建,同現有平臺并購合作對于業績貢獻來的更直接,也方便開拓維護,價格也更順應市場變化,能夠加快推動國內酒業整合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