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再次對“互聯網+ 行動”進行了大篇幅的闡述。顯然,從社會與政府的關注看來,未來這種互聯網大數據對中國的整個經濟發展將有巨大的影響和作用。
在消費模式轉變,傳統營銷模式面臨挑戰的情況下,如何促進行業轉型發展,打破發展困局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國家統計局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
從數據上看,互聯網不僅僅是營銷工具和手段,更對酒這樣的傳統行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能否適應好互聯網,將成為酒行業進入新常態的重要發展變量。
那么,酒企涉足電商面臨著哪些轉型之痛和瓶頸制約?我認為有以下六點:
第一,因企制宜的電商戰略及“觸網”方案設計選擇,F在,很多人還摸不著頭腦,到底怎么搞電商,是和現有平臺合作,還是自己來做呢?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的戰略和方案設計就讓人嘆息。
第二,與傳統流通競銷方式關系的沖突、利益關系調整。原來就幾千家經銷商,并且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關系。在新的電商情況下,這樣的利益關系怎么調整呢?受到巨大利益沖突的不僅是生產廠商之間,廠商和經銷商之間也產生了巨大的沖突,這是個轉型之痛。
第三,對價格體系的影響和維護。許多人認為自己對價格是能夠把控的,但是到了網上以后,就把控不了了,而且很可能沖擊自己線下價格體系。這樣一組矛盾,也給我們酒企進入電商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第四,適應電子商務的服務系統建設。事實上,不是拿一臺電腦就可以上網了,是整體系統的建設,圍繞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發展,這一點,我們傳統酒企還遠遠做不到。
第五,缺乏互聯網及電子商務人才和相關知識積累。我們在和酒協做調研的時候,很多企業處在這樣的糾結當中:“我們第一缺乏人才,第二沒有這樣的積累,從哪兒入手呢?新的沒學到舊的又丟了,怎么辦?”
第六,品牌與電商品牌的打造。這樣所有的困惑使傳統酒企,在這樣的變革中確實有轉型之痛,也有一些瓶頸制約,思維上、人才上、經驗積累方面的。
因此,企業觸網是因企制宜、順勢而為。我們既要積極地擁抱互聯網,也要避免盲目性怎么樣做到為我所用非常關鍵。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人干不過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干不過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干不過一個趨勢。而在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上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就是21 世紀的大趨勢。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它就這樣歷史性地到來了。而且從理論上講,它可以加在任何一個傳統企業上,也將帶來這個傳統企業巨大的變化、突破、裂變直至產生新的方式。
中國酒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受到了這種顛覆式沖擊,但是這同樣給酒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發展和動力。主動適應和運用電子商務,實現創新發展是必由之路,這樣大趨勢我們是躲不過的。我們只能迎頭趕上去,來打勝這場硬仗。
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 任興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