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片面認為高端葡萄酒是靠廣告打出來的。
對于中低端品牌大眾消費品,把產品推向廣普人群、鋪貨到多種銷售渠道,然后啟動大力度的廣告“轟炸”,依靠廣告傳播能在短期獲得消費者的關注,甚至獲得較好的銷售業績。
但對于高端葡萄酒來說,單純靠廣告是打不出來的,這是葡萄酒這一特殊消費品的屬性決定的。高端品牌產品面向的是高端消費群體,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品位和品牌背后的文化沉淀、品牌價值,更注重消費群消費時的內心感受。
由于存在對高端葡萄酒認識方面的上述誤區,使得葡萄酒生產環節對提高葡萄酒品質、塑造品牌關注度不夠,投入不足;使得流通環節強調高端葡萄酒高利潤,對高端品牌價值和消費者心智、消費動機、心態感受關注度不夠。
第二大誤區:對高端葡萄酒運作技術方面的誤區
1、產品定位策略問題導致高端產品定位失當。
高端葡萄酒都是具體品種、品類的高端品牌產品。葡萄酒產品品種、品類較多,一些葡萄品種、葡萄酒品類的高端領先品牌,之前已經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后來者如果把高端產品定位在相同的品種、品類上,擠身高端去爭得市場份額,不符合消費者心智規律。即便是投入高額成本,實現品質超越,但在品牌投入上要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如法國波爾多地區以赤霞珠為主與美樂、品麗珠、味兒多混釀的陳釀型干紅酒,“拉菲”正牌等已領先占據了高端市場,盡管世界眾多葡萄酒廠商在做這一品類的產品時,品質也很高,但進入高端陣營與“拉菲”正牌等齊肩贏得高端市場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葡萄酒在過去的時期里過度依賴引進葡萄品種、引進釀造技術和設備,產品定位采用的也是跟隨策略,缺乏創新,忽視差異化。一個時期全國產品雷同現象突出,所以難以挺近高端。這也與中國葡萄酒生產、消費,受外來葡萄酒文化影響有關,并且之前中國葡萄酒生產發展主要依賴市場需求拉動有關。
如果說中國葡萄酒在發展初期、成長期利用跟隨策略是必然的戰略選擇,那么經過2000年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和近幾年的轉變、調整,中國已成為葡萄酒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葡萄酒業已開始進入成熟期。挺進高端,實現產品、品牌升級,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是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任務。
中國葡萄酒挺近高端需要對產品重新定位,在品種、品類上完成“蛻變”,成為新品種或新品類的開拓者、領先者,變被動為主動。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理論上幾乎每一個品種、品類都應有它的領先者、領導者,創新空間還很大。
有預測顯示,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葡萄酒第二大消費國,也是國際高端品牌覬覦已久的市場,中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占居地利、人和競爭優勢。
2、品牌管理急于求成,導致高端品牌根基不牢。
中國葡萄酒除少數品牌屬于“老字號”外,多數品牌在葡萄酒世界屬于新品牌。新品牌成長到成熟需要時間和耐力,但企業存在品牌管理策劃與組織執行不到位、控制失當、缺乏耐心、把握不住戰略節奏等問題。
有的即便取得暫時的成功,也只是曇花一現。美國營銷大師里斯先生和特勞特先生的定位理論早就強調,新品類上市要“飛機滑翔式啟動、拿出時間和耐心”,“把握戰略節奏、拿出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錢”。
新品牌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嫁接知名高端品牌在短期內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企業通過這種方式使品牌達到高端,獲得消費者認識、認同。但有的品牌好景不長,很快進入衰退期,令人扼腕嘆息。
品牌速成,起來的快,倒下的也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品牌管理問題導致的品牌根基不牢。
近些年來,不少企業嘗試將品牌定位某一葡萄品種或某一葡萄酒類別,目的是占領具體品種或品類的高端。
不要陷入急于求成誤區。高端葡萄酒品牌塑造需要站在競爭對手旁邊,集中資源,從聚焦目標人群、聚焦區域、聚焦渠道、聚焦賣點開始,投入時間和耐心,將品牌牢牢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打牢品牌根基。
同時應注意到:成功培育一個品牌不易,成功塑造一個高端品牌更難;要珍惜品牌,尊重品牌,聚集資源維持維護好品牌。
運作高端葡萄酒需要克服運作技術層面上的誤區,解放思想,立足中國葡萄酒實際,放眼全球,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做好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品牌定位,圍繞提品質、塑品牌,持續精準發力,扎實開展技術創新,打牢高端品牌根基。中國葡萄酒已經邁開挺進高端的步伐,堅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高端葡萄酒的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