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醬香的大擴容是茅臺通過長期的消費教育實現的。是長期堅持細分人群,不斷進行醬香工藝,品質消費教育實現的增長與突破。產品差異和品類建設上,茅臺毋庸置疑給中國酒業上了生動的一刻,推動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大擴容和泛全國化,成為當之無愧的醬香龍頭企業。調整期間,江小白通過創新型的品牌文化塑造,獨特的文化和話語體系建設,成為青春小酒的代名詞,殺出了重圍。應該說渠道對于中國白酒企業極為重要,但競爭到后半程,筆者建議規模型企業更要把更多的資源、精力留出來,更加關注我們的消費者;像茅臺一樣講好品類故事,像江小白一樣洞察細分的消費者,打造出獨特的具有差異化的產品與品牌,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我們渠道越發失靈的狀態。
過去這幾年各酒企在調整過程中都在不斷的壓縮各項市場費用,以應對整合和銷售下滑的過程,其中壓縮首當其沖的就是品牌傳播費用,應該說在品牌建設的過程,傳播不可或缺,雖然集中地面資源能夠顯性看到銷量的變化,但越往后期與省酒、名酒比拼的過程中,品牌的權重越來越高,“公關創建品牌,廣告維持品牌”,對于白酒這樣的快消品而言尤為重要,跨過10億門檻,需要不斷通過廣告來不斷實現消費熱度和高頻露出。這里筆者建議企業需要在集中整合階段,優先考慮品牌投入費用的增加,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不斷在渠道客戶層面,消費者層面掌控話語權,實現流行趨勢和旺銷狀態的延續。
三、將傳統渠道與后終端渠道進行結合,融合白酒發展中的渠道模式,爭取效率優先,模式領先。渠道的發展變化速度極快,黃金十年以來是中國酒水渠道和模式高速發展的時代,每一輪新模式的誕生也意味著創新型的酒企誕生,從口子、洋河一路走來都呈現這一特征,進入到現在的全新互聯網時代,資訊信息傳遞速度越來越快,彼此之間的競爭差異性越來越小,尤其在渠道模式上創新空間越來越有限,與名酒企業比不具備資源和品牌勢能,依筆者來看10億級別的酒企在往上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彎下腰來做事,拼執行速度,拼執行效率。
渠道的創新呈現的是極致化與微創新,我們在走訪中大量的10億級別的企業在市場與終端細化中與洋河、古井仍然有差距,這種差距可能在縮小,但他仍然體現出企業間綜合管理、系統等素質上的極大差距。在終端競爭日益同質化,膠著化,激烈化的狀態中,比拼的是體系之間的耐心,比的是做的同一件事情,誰更加極致化。并且能夠依托企業前后臺的綜合協調配合,使之在發展的過程中變成組織中的一種文化、習慣,從而形成真正的競爭能力,獲取效率方面的競爭優勢。
另外是傳統市場上渠道的常規模式體現的是資源消耗,銷量轉化和消費轉化越來越弱,這就需要企業重新來定義渠道的功能,消費者過去是簡單的交易購買關系,未來將會是深度的品牌、情感、互動交流一體化的關系,我們的銷售未來將會不斷體現的是服務,這就需要在模式上創新,圍繞消費者建立“后終端角度的營銷體系”,渠道的本質是承載服務流程,終端的核心就是消費者本身,圍繞這個層面如何建立起“餐飲場景體驗、宴席用酒服務、聯營體股份化經營、圈層體驗式營銷”的新營銷模式將成為關鍵。
以上是筆者長期服務經驗中的一種規律總結和歸納,圍繞一爭“戰略性全省價位的布局”、二爭“品牌差異與品類獨占”、三爭“創新傳播組合,獲取渠道及消費話語權”、四爭“效率優先、模式領先”。通過“價位—品類—話語權控制—效率模式”這四個維度,相信規模性的酒企還會迎來新的增長空間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