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討論中,針對這些優勢,我們提出了低度白酒的三條重新定位:
“低度低價”觀點形成由來已久,要想簡單通過知識觸達改變觀點難上加難,五糧液打響“低度高端”的第一槍,迎難而上,勇氣值得肯定。在白酒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行業集中是比較公認的趨勢,在這樣的一個趨勢中,企業所需要做的也許不僅僅是在國內跑馬圈地,我們也許可以更多地將眼光放在白酒行業內的多元化、國際化上,用適應消費的創新去真正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贏得了國際化的認可,這樣的天地才更廣闊,這是何其偉大的事情,光是想想就覺得熱血沸騰。
• 比果酒烈一點,比白酒甜一點,比威士忌香一點,比啤酒醇一點(通過大眾熟知的口味進行類比定位)
• 高度閑暇品,低度宴席飲(低度的量飲功能突出,適合商務宴請,盡興且不易醉)
• 給兒子買的第一瓶烈酒(購買群體轉向父親,在實際中來根據父親的心理期望進行定位調整)
操作三:通過其他定價因素拔高產品
工藝條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概念十分模糊,對于工藝上的成本要求,消費者很難有一個具象的認識,特別是信息碎片化時代,要想將消費者本來不具有的且不在興趣圈內的知識觸達的話,很難。
反過來想想我們的命題,關鍵之處在于——打破“低度低價”的印象,拔高這個品類。既然在工藝因素上難以培育,也許可以嘗試著在其他消費者顯而易見的價值體現上實現產品的拔高。
比如外包裝上追求更加精美與個性化;再比如符合產品風格調性的酒具與產品的成套出售,或者是在保證風味的同時,搭配各色小瓶裝飲料打造“混飲”的個性化產品……無論是“包裝”“酒具”還是“小瓶裝飲料”,都是在用本身的價格基礎提升整體產品的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感”。
在保證了產品質量、口味、工藝完全優質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于整款產品最直觀的“價值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要提升低度產品的直觀“價值感”,可以考慮的是從這些方面上下功夫,由于很多因素本身具有盈利的特征,所以與整個環節的利潤也并無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