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 牌
虛榮在《現代漢語詞典》上的釋義是“表面光彩”。對“表面光彩、虛幻榮耀”的追逐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性格弱點,誰都無法逃脫。恰巧,名牌擁有表面的光彩“美貌”和內在不菲價值所代表的“貴氣”,滿足了女人對美和富有的雙重虛榮,所以幾乎沒有女人在名牌面前可以逃脫——穿著名牌,背著名牌,在鏡子里,女人能感覺自己與那些廣告中的女明星發生了聯系,與時尚雜志中描摹的美好高端生活發生了聯系,甚至是與名牌歷史典故里那些犄角旮旯的名女人發生了聯系,感覺鏡子里的自己瞬間烏雞變鳳凰。
正如《奢侈帶來富足》一書說所說——名牌奢侈品以前一直是貴族的專利,今天卻成了大眾時尚。而名牌之所以風靡大眾,只是因為可以提供給你瞬間成為貴族的錯覺。愛馬仕近年在眾名牌中之所以異峰突起,也在于成功而完整地塑造了低調的王妃式奢華。低調的奢華,調動的只是那些試圖低調的虛榮心而已。
15自 卑
史上最具煽動力的內衣廣告出自某篇惡俗的言情小說:場景一,女主角暗戀男主角已久;場景二,男主角終于開口邀約一夜情;場景三,女主角言辭激動中給了男主角兩耳光;場景四,女主角在深夜的家中嚎啕大哭,并把衣柜砸得粉碎——話外音:“為什么老娘就沒有一個能出得了臺的bra!!!”從懂得把營銷術聚焦在人類的自卑心上開始,一切與兩性有關的周邊商品就成功了一半,這就是為什么“A杯瞬間變C杯”的魔力挺永遠銷量大好,“讓你再堅持4分鐘”的安全套經久被奉為成功案例。
這些營銷手法猶如魔法棒——減肥廣告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只有兩種女人,一種是美的,一種是胖的”;牙膏廣告再也不高呼老土的“沒有蛀牙”,變成了“留得清香在,不愁沒人愛”;口香糖廣告邪魅一笑:“美女不會再對你皺眉頭了。”你可以不承認自己一夜逆襲的那點兒小心思,但當你把手伸向貨架的那一刻——喂!你已經暴露了。
16天 價
天價月餅、天價車、天價房、甚至是天價榨菜……這年頭,什么都可以有天價。商家篤定地相信諸多消費者的心理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所以,他們紛紛占據各類商品的價格制高點,不斷強調面子的意義,放大面子的隱形價值,姜太公釣魚,等愿者上鉤。
攀比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暗自會給自己一個消費定位,只是最高處的那根標桿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決定,拉高我們的尺度。我們總是在左顧右盼的比較中喪失自知之明,頭腦一熱,就像跳高運動員一樣不斷縱身一躍去觸碰一根我們達不到的高線。
數年前,某天價房的營銷口號是——“只獻給巔峰世界的杰出人物”,它的銷售目標群當然并不是身處巔峰世界的人,而是試圖躋身巔峰世界的中國富豪,去完成一次虛幻的“鯉魚跳龍門”。
17至 尊
當在銀行被VIP頻頻插隊而怒火中燒時,你就會明白,奧威爾的那句話是何等正確——“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只不過以前是政治權力讓人“更平等”,現在是商業手段讓人“更平等”。
所有的品牌都看到這一點。所以銀行要設置無數個信用卡級別,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黑卡……你得像過關打怪一樣才能升級;房地產商要強調“奢華”、 “至尊”、 “萬乘欽仰,只因享此一席”,最好案名就讓你肝顫——比如“釣魚臺七號院”之類的;豪車品牌不僅要打造限量版,還要“特供中國”;奢侈品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手工制作”,雖然它極有可能誕生在東莞的某個工廠里;就連快時尚品牌都要跟知名設計師合作,讓你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獲得“限量版”的優越感……
你真的獲得一些優越感,或許還有不少特權,然后,你就掉進“致命的幻覺”里不可自拔了。
這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營銷手段。
18一站式
“全家就是你家”——這毫無文字游戲意味的六個字,卻最終成為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著名廣告語,正如便利店本質主打“日常”招牌一樣,平淡的,也最容易培養消費慣性。其實它還有前半句——“全年無休一直在你身邊”——這才是便利店營銷的核心策略: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提供生活最大便利化。
在以“一站式購物”籠絡消費者這件事上,便利店的鼻祖7-Eleven早就摸索出一套成型的游戲規則:主打住宅商圈,兼顧辦公商圈和車站商圈,幾乎封鎖了全部學生和白領人群出沒的地點;出售常規品牌的面包、零食和飲料,也根據各地口味推出飯團、關東煮和熟食便當組合;銷售日常生活用品,但主打一人份或旅行裝……一家發達的便利店,還提供繳納水電費、電召出租車、預約旅館、代購電影票和公園門票等全天性服務,在御宅族大行其道的語境下,日本7-Eleven最新推出的一項業務正是:購買一包方便面也能送貨上門。
便利店模式很好用,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電視購物頻道和網絡直銷商城紛紛跟風打出“全新一站式購物”的招牌來。只是,你越容易因為“便利營銷”而迸發購物沖動,就越有可能會卷入購物陷阱的麻煩事件中。
19社交恐懼
美國社交焦慮癥協會指出,全球約有7%的人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癥,而中國每10人中約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慮方面的困擾。社交是現代人的軟肋,在軟肋之上,社交網絡應運而生。
顯然,各類社交網絡的最大賣點在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滿足人的社交渴望。多少年前,英國詩人感慨過“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分”,而社交網絡告訴你的是你不需要社交能力,不需要跨越物理和心理的距離,只要十指按動,你可以輕松地由一片陸地聯接成一個帝國。據說,只要你愿意,“非接觸型”的社交可以占據人類社交的80%。
一方面,你在虛擬世界享受越來越輕松的社交,另一方面,面對至愛親朋,你都會越來越覺得漠然無語。人們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到大一點點在與人交往中形成的,沒有現實中積累的交往練習,結果就是,那些在虛擬世界的社交狂人,在現實中往往是社交低能兒。
20生活方式
宜家,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簡約環保DIY、田園棉布小碎花,是“瑞典的快樂簡單范兒”,是“充滿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卻又不失內斂與本真”的有機生活潮。無印良品,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原生態和自然觀,是“備受品位人士推崇”的簡約和質樸,是“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的小清新金句。優衣庫,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簡約設計與基礎百搭,是“堅持我思我想我作”的群族細分站隊法。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說: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休閑;法拉利賣的不是跑車,是一種近似瘋狂的駕駛快感和高貴;勞力士賣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覺和自信;希爾頓賣的不是酒店,是舒適與安心;麥肯錫賣的不是數據,是權威與專業。凡是搭上“生活方式”四個字,任何品牌都能變潮變炫變高端,瞬間引領時尚大潮。不管有多少生活方式是騙人的,重點是——你我還都挺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