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時候我就經常困惑一個問題,把主業做大,符合聚焦原則,符合專注原則。但是時隔十幾年之后,我們會發現大森林戰略遠比大樹戰略更可靠。比如說我拿方便面這個行業來比,白象是單一做方便面企業,華龍有方便面、飲料、餅干、面粉。華龍和康師傅相比,它既有投資又有快餐這些經營項目。
到了今天才發現,白象目前只做主業,沒有相互支撐。只有一棵大樹,沒有灌木,沒有草坪,大風來了之后你的樹干被掛斷或者是倒下。而華龍卻相對從容,東方不亮西方亮,有相互支撐。
3. 組織重構:利益不是組織的維系
組織重構的最高境界是價值觀、目標和利益。實際上一個偉大的組織,一定具備三個核心要素,第一就是價值觀,為什么干;第二是目標,干到什么程度;第三是利益,干好了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們的企業在團隊組織建設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利益不是組織的唯一維系。有時候錢發多了,就會出現小富即安。例如任正非先生在華為三十周年慶上講了一個觀點,說華為的“大限”到了,說華為壽命到了,因為過去派干部到國外,一年150萬的年薪大家拼命申請要去。現在華為往國外派一個高管,200萬、300萬都沒有人去。因為大家覺得太辛苦,離家太遠。
現在很多企業的困頓,如果從組織的角度、團隊的角度來看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組織的活力不足,大家已經沒有創業的激情,沒有創新的能力,覺得都在吃老本。第二我覺得就是競爭力不足,沒有出現往羊群里面放一批狼的競爭現象。
4、 品牌重構:和顧客發生關系
品牌是未來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過去品牌是王婆式的推銷,自賣自說,自說自話。而未來的品牌重構是和顧客發生關系,企業可從以下四點進行思考:
1) 用“暖男式”文化迎合消費價值觀,從空洞的口號走向更接地氣的人文關懷;
2) 古為今用,把歷史文化與現代社會價值觀融合,比如用文化詮釋現代新生活;
3) 從“王婆式”的“賣點推銷”到“走進顧客的生活方式”,實施顧客體驗式的“買點共鳴”。
品牌號召力被顧客體驗取代。在面子消費時代,品牌是打動消費者法寶。現在“屌絲們”越來越重視“里子”。個性化的消費觀念很難用單一的品牌知名度完成對產品的統一。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新王婆,說我的瓜甜過初戀,結果被一搶而空。包括我們從2014年開始幫著五糧液策劃的一個小酒叫歪嘴酒,也是通過個性化的消費來完成的。五糧液歪嘴酒從2014年上市,連續3年逆勢增長,2016年銷量突破500萬箱。
白酒行業逆勢增長的創新性產品還有江小白,從2012年上市,也成為白酒行業的一面旗幟。
5. 產品重構: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
同質化的產品時代結束了,差異化、品類化的產品時代到了。企業需要通過走進顧客的生活方式進行產品重構,找到并形成讓顧客購買的理由。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說傳統的冰紅茶,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企業傳統產品都在下滑。最近幾年內崛起的飲料品牌茶派、海之言都是短時間突破幾十億的,傳統老產品下滑,而新產品崛起卻相當快。
同樣,傳統啤酒產品已經連續28個月下滑,而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國內新增5萬噸以上的精釀啤酒項目就有7個。而山東泰安的泰山原漿年銷量僅5萬千升,但平均毛利率卻是同行業的30多倍。
6. 市場重構:突破傳統思維
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敢進主流城市,不敢進入主流消費這是一種極大的錯誤。另外跑馬圈地也是一種極大的錯誤。當然如果你的產品足夠具備差異化,如果你的產品足夠有價值感,你也可以跑馬圈地。我們要堅信,只要產品夠好,我們就可以高價跑到一線城市里去。
7. 營銷重構:從賣轉向買
營銷重構在前面我都講到了營銷使命的發展和變化,過去營銷的使命就是方便,鋪貨率和終端陳列。未來就是終端體驗,撬開嘴。營銷重構我給大家一個思維模式就是崇拜,過去營銷就是想我如何把它賣出去,現在的營銷你的出發點一定要從人家為什么買開始,考慮好如何買的問題再考慮怎么賣的問題。
8. 系統重構:所有的企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只要以顧客為導向,所有企業都值得做一遍。前七個重構,企業可以針對自己的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去補。但如果你發現這七個問題你都有短板的話,我覺得要進行系統的重構,也就是說以顧客為導向,站在顧客的角度去生產產品,去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