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素有國家糧倉之美譽,國之重器的老工業基地,加之,長達半年的漫漫冬季,造就了數量眾多的白酒品牌,白酒產量和消費量都名列前茅,其中,知名度最大的當屬“老村長”和“龍江家園”,早在十多年前便實現了全國布局,斬獲了全國100多億的低檔白酒市場份額,遺憾的是,未能在本地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家喻戶曉的老牌子有黑土地,牡丹江,玉泉酒,富裕老窖,洮兒河,洮南香,榆樹大曲,老龍口,三溝老窖,鳳城老窖和大連老窖等,大多數以簡裝白酒銷售為主,盒裝酒品牌化較好的有錦州的歷史文化名酒道光二五,齊齊哈爾的北大倉,2017年,如何由單純的純糧文化、白山黑水文化向著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轉型,嘗試新的品牌定位,賦予品牌高貴典雅和豁達向上的精神內涵和基因,讓文化引領品牌的發展,將是東北酒品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總之,2017年,幾乎未受大環境影響的東北酒將大有作為;
西南地區,從來都是白酒的主產地,氣候,土壤,水質,工藝,優勢占盡,獨特的生態地理環境,提供了不可復制的白酒釀造環境,扛起了中國白酒產業半壁江山,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白酒產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川黔二省的宜賓、瀘州、遵義可以說是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產區中的“波爾多”,三地孕育了茅臺、董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中國名酒品牌,2017年,率先度過行業調整期的川黔名酒將帶領行業復興,同時,價值的重塑助推了價格檔位的升級,給次高端品牌留出了足夠的成長空間,國際化進程加速,也給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的“中國白酒”全球化進程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四年的行業深度調整,絕大多數區域性品牌,面臨著高端市場被名酒蠶食殆盡,中端市場被省級品牌瘋狂擠壓,低端市場被東北酒和二鍋頭抄底的多面受困的處境,企業發展遭遇了瓶頸。企業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2017年,如何擺脫四面楚歌,突出重圍,殺出一條血路,筆者以為,應該從“品牌做口碑”、“產品超級管理”、“廠商強關聯”、“渠道管理精細化”和“終端建設標準化”五個方面來做系統應對。
第一,品牌做口碑。區域性品牌在品牌內涵上往往有獨占性,對于本地消費者來說,具有較濃厚的地域情結,簡單地說,伴隨著長大成人,伴隨著金榜題名,伴隨著喜結良緣,伴隨著功成名就,進入了你的生活,成為了你的回憶,正所謂“地產白酒·品牌天成”。因此,區域性品牌借助地域人脈,打感情牌,做好品牌的口碑和美譽度,便是應對外來品牌最好的消費壁壘,此外,照搬一、二線品牌的“大品牌、大事件、大傳播”的邏輯來塑造品牌,投入產出比方面也不合適。在具體形式上,可以持續開展意見領袖的品鑒與敬贈,植入當地有影響力的大型活動和事件中,強化公益與口碑傳播,多做助學、敬老等惠民公益事業,塑造區域市場品牌美譽度。當然,區域性品牌的產品品質是第一要素,品牌和品質相結合,更容易和消費者建立信任度,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品牌逐漸深入人心后便會形成口碑。
第二,產品超級管理。首先,解決產品定位問題,一般情況下,區域性品牌務必做好20元和50元兩個核心檔位,其次,產品各個階段的生命周期管理要嚴格遵循市場規律,不可操之過急,過程中,做好動態監測。導入期做好有效鋪貨率,成長期的渠道積極性拉升很重要,到了成熟期,核心單品的管理非常非常關鍵,“適度饑餓”、“產品精進升級”以及“創新的消費體驗”是行之有效的三大法寶,衰退期來臨之前更要做好產品的“更新換代”,避免成熟產品因價格透明、渠道銷售利潤攤薄,銷售積極性下降,外來品牌入侵等一系列惡性循環的發生;
第三,“廠商強關聯”。作為區域性品牌更應該提前鎖定優質經銷商,利用核心單品簽訂品牌專銷專屬銷售合同,建立渠道進入壁壘,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聯絡感情,增強渠道與終端的售賣信心,即利潤和感情雙驅動。魯酒新貴花冠通過對合作經銷商的營銷和財務系統進行系統改造,幫助經銷商走上了正規公司化運營道路,做大做強,從而,使得廠商之間保持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此外,魯中的扳倒井順應行業深度調整期的需要,推進廠商一體化戰略,給予多年合作的核心經銷商大力度的底墊支持,淡季放貨旺季回款相結合,快速地搶占當地白酒市場份額,為經銷商創造了較好的匯量利潤,構建了廠商利益共同體,形成了廠商合作關系的強關聯;
第四,渠道管理精細化。區域品牌的核心優勢在于市場精耕的程度,針對市場實際情況,將各類渠道進行系統分類,分級管理,明確各自職責,充分發揮各類渠道的先天優勢,在達到企業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配套相應資源和政策。例如,渠道商負責分銷商招募和廠家策略對接,分銷商負責網絡開發和售后服務,團購商負責中高檔產品推廣和公共關系維護;
第五,終端建設標準化。白酒快消化是區域性白酒品牌對抗名酒下沉最有效的方式,根本保障是培育一支執行力過硬的業務團隊,終端拜訪標準動作分解,生動化建設14個原則,客情提升心法,客戶溝通技巧,產品鋪貨技巧,渠道促銷16式,消費者促銷分類,地推活動標準等等,全部編制成冊,配套相應工具和表格,不斷培訓學習考評,記憶應用復制,將終端建設標準深度植入到每一位業務人員的工作習慣中,打造完美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