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茅臺12個月目標價是900元,預計在2025年前后會達到市值1.85萬億元。”在11月16日晚間的電話會上,安信證券分析師蘇鋮認為。
11月16日,已在歷史高位的貴州茅臺(600519.SH)再次上演牛氣沖天。上午9點49分一舉突破700元關口,截至收盤報收719.11元/股,漲幅4.51%,市值突破9000億大關達9033億元。
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們都在朋友圈紛紛表示看不懂,感嘆“貴州茅臺讓人不得不服”。
高盛則認為,貴州茅臺網上云商“新零售”模式也將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供給和需求,有利于抑制囤貨及區域性錯配造成的短缺,將貴州茅臺12個月目標價上調18%至881元,對應潛在漲幅30%。
更能體現茅臺市場潛力的是其雙十一的“戰功”。在剛結束的雙十一活動中,無論天貓還是京東,貴州茅臺的銷售均排名第一。
不過,也有一位北京的私募基金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700元一股買一手也要7萬塊,茅臺已不是普通投資者的投資了,更多是機構間的博弈。盡管業績仍然良好,但現在的股價可以說在透支未來兩年的業績,不斷加速趕頂也不利于目前整體市場的平穩。”
事實上,連貴州茅臺也坐不住了。
16日當晚,公司公告稱,關注到最近媒體報道和研究報告比較集中,關于公司過高的目標股價及估值均不代表公司態度,希望投資者和消費者理性看待,近期股價漲幅較大,公司將繼續做好生產經營各項工作,也鄭重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投資,不要盲目跟風。
15天漲了100元
上述私募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拉了一個表,看了下這些年貴州茅臺每漲100塊需要多長時間。2007年前2235天,2007年到2015年2746天,2015年到2016年447天,2016年到2017年293天,2017年到2017年9月101天,2017年9月到10月82天,然后2017年10月到現在僅僅15天。這是在不斷加速的過程。”
同時,貴州茅臺的持股人數也在不斷集中。
記者查閱貴州茅臺2017年三季報發現,其股東人數從半年報時的8.07萬戶降到三季度的6.4萬戶,降幅達20.69%,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75.33%,第一大股東貴州茅臺酒廠持股比例61.99%,同時,機構投資者有574家,持股比例為16.97%,這意味著其股票有近80%的籌碼被第一大股東和機構所持有。
滬港通資金也對茅臺青睞有加。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中滬股通十大持股中貴州茅臺就赫然在列。
不過,在11月16日,滬股通資金對貴州茅臺賣出大過買入。當日滬股通買入茅臺1.5億元,賣出3.57億元。
對于貴州茅臺的高速沖頂,市場也不乏冷靜聲音。
新華網就發文認為目前的茅臺能否堅守“慢牛”意義重大,對A股的穩定,尤其中國的白酒還有消費板塊的股價,也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巨大連帶效應。理性的投資行為,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表現為不計代價的盲目搶籌。
一直對茅臺堅定持有的凌通盛泰投資管理董事長董寶珍則對此表示:“這對價值投資的龍頭貴州茅臺都是有好處的。茅臺基本面是健康的,長期成長性是確定的,沒有任何需要擔憂的,真正的問題是過快上漲,價格上漲被抑制住之后,一切就自然而然又回歸了合理。”
目標股價高至900元
在貴州茅臺破“6”后,券商們也紛紛調高它的目標價。
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等給予700元以上的目標價。在近一年內,119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51家機構給予“增持”評級,給予“中性”“減持”“賣出”等評級的機構為0家。
高盛也看好貴州茅臺網上云商“新零售”模式,認為將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供給和需求,有利于抑制囤貨及區域性錯配造成的短缺。
2017年8月,茅臺發布《關于全面啟用茅臺云商平臺的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專賣店、特約經銷商、自營公司須將30%以上未執行合同量通過云商平臺銷售。從2012年開始,茅臺電商交易額連續五年的年增長率超過200%,而2016年才搭建的“茅臺云商”新零售平臺,2017年成交額將達到80億元。
在電話會中,蘇鋮一方面認為在2017年四季度發貨量不會有更大提升,另一方面則認為2018年、2019年提價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1到10月份發貨量2.33萬噸,如按計劃量來算,剩余的量非常少,只有2000噸,考慮到2016年四季度的實際發貨量也不低,四季度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增長。”蘇鋮說。
他還指出,“茅臺的預收款可以進行轉化,是利潤轉化率比較高的資產項。長期來看,預計2020年前后,茅臺基酒產能5.6萬噸。2025年前后,對應投放量的凈利潤會達到740億元,估值20到25倍市場比較接受,看到1.85萬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