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大數據
近日,青島啤酒(32.030, 0.02, 0.06%)、華潤啤酒、燕京啤酒(6.560, 0.04, 0.61%)等啤酒行業巨頭紛紛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度報告,報告一系列數據顯示,在經歷過長期低迷后,啤酒市場終于開始逐漸回暖,對此,業內認為主要得益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產品升級。近年來國產啤酒產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費市場的碎片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而在行業回暖的過程中,啤酒企業紛紛升級產品結構,未來啤酒將進入碎片化、個性化消費階段。
啤酒產業現回暖跡象
青島啤酒發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啤酒銷量453萬千升,同比增長2%;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50.63億元,同比增長2.15%;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2.25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1.48億元,同比增長7.43%。這也是青島啤酒自2015年后半年報首次實現正增長,并實現營收、利潤、銷量三增長的趨勢。
青島啤酒并非首家報喜的啤酒企業。8月26日,珠江啤酒(11.720, 0.03, 0.26%)發布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18.3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83億元,同比2016年分別增長11.59%和46.70%。
8月28日,燕京啤酒發布2017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38億元,同比增長0.71%;凈利潤為4.92億元,同比增長8.78%。此前8月21日,華潤啤酒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實現收入約157.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期內擁有人應占溢利為11.70億元,同比增長93.4%。
受國內消費升級以及國外中高端進口啤酒品牌的沖擊,中國啤酒行業已歷經三年時間的深度調整,國內啤酒產量也接連下滑。而目前,這一狀況得到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啤酒行業實現啤酒產量2269萬千升,同比增長0.8%,一改近年的下滑頹勢。加上2017年上半年啤酒上市公司整體報喜,啤酒行業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來自進口啤酒對于國產啤酒市場的沖擊仍然不可小覷。來自酒類進出口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1-7月,進口啤酒量額小幅上行,其中,進口量4.0億升,同比增長6.9%,進口額4.1億美元,同比增長6.8%。
同時,伴隨著國內消費升級,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致使國內啤酒進口量持續增加。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啤酒進口量從2012年的11萬千升到2016年的64.6萬千升,4年增長了近5倍。
個性需求推動產品升級
對于啤酒行業的整體回暖,業內專家認為主要得益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產品升級。事實上,面對日趨多元的啤酒消費市場,國內啤酒企業近年來不斷推出個性化、多樣化的中高端啤酒。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青島啤酒此番業績實現逆勢增長,主要得益于其不斷開發創新中高端產品,進一步提升了中高端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及毛利率。青島啤酒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期內主品牌共實現銷量212萬千升,其中“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啤酒”等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90萬千升,保持了在中高端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
燕京啤酒也在中報提到,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及物流、網絡的發展,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因此,燕京啤酒不斷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開發新品,同時加大鮮啤、易拉罐在全國的推廣力度。
“以前消費者喝啤酒是拼酒,現在是品酒,選符合自己口味需求的啤酒。”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首屆中華老字號博覽會論壇上,青島啤酒董事長孫明波向媒體分享了國內啤酒行業在消費文化、銷售模式以及生產方式上出現的巨大變化,“銷售模式上,以前是渠道為王,現在是消費者的力量越來越大,所以從生產方式上,也是由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向個性化、定制化、小品種的方向轉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直以來,中國啤酒行業產品單一,面臨消費升級的挑戰和進口產品的沖擊,未來行業內企業應該形成各自特色,走差異化競爭道路,要以自信的態度打造國貨精品,促進行業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認為,啤酒消費低齡化、高端化的新趨勢將繼續拉動行業總體量擴大。對于國內啤酒企業而言,能否抓住這一契機,分享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是關鍵。有預測表示,隨著啤酒企業紛紛進軍高端市場,打造個性化產品,今年下半年整個行業將迎來凈利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