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金融屬性凸顯,決定其酒價的不是銷量,而是資金成本。如果期酒的投資者承受不住不斷上升的社會融資成本,從而被迫拋售以至于波及到正常生產和銷售,投資神話就會破滅
去年以來,貴州茅臺股價不斷創下新高,累計漲幅已達到118.46%,掀起了股票市場的一場熱潮。2018年以來,貴州茅臺繼續維持上漲態勢,迄今出現7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2.65%,1月份盤中再以788.88元創出歷史新高,同時也將A股第一高價股的門檻再度抬上一個臺階。經過一年多時間,貴州茅臺市值增加了近5700億元,如今市值已高達9870.07億元,以最新匯率計算,市值已達1517.54億美元,這已經超過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總市值(1489億美元)。到底是什么從根本上導致這些股市的積極反饋呢?本文將從四個角度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最后對白酒行業的投資風險進行分析。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本站)
一、多重商品屬性
1、茅臺收藏屬性提升
自2014年農歷馬年以來,茅臺已經推出了四款生肖酒,其價格在近半年中的變化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馬年500ml生肖酒目前在京東的價格是6799元,羊年6899元,猴年3000元上方。從品質上來說,該酒與普通茅臺酒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因為有了不一樣的顏色包裝,激發了人們的收藏意愿。一般來說,具有收藏屬性的茅臺酒有兩個類型:一是茅臺老酒,就是過去生產的普通茅臺酒;二是紀念酒,就是茅臺酒廠根據重大的題材出廠的紀念酒,生肖茅臺屬于后者。目前,紀念酒的收藏屬性正在逐步被挖掘。茅臺酒可喝可藏,中國自古就有“酒是陳的香”的傳統意識,其收藏屬性的提升也是近年來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2、茅臺金融屬性凸顯
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商品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但是一旦價格不反映供求關系,甚至大幅偏離價值時,商品成了投機的媒介或載體,決定商品市場價格的就是商品的金融屬性了。
如今,貴州茅臺股價迅速沖破700元大關。從商品價格來看,茅臺酒價格不斷上漲,53度飛天茅臺的價格已經翻倍。其產品價格已經大幅偏離其價值,市場價格的決定因素也不僅是供求關系而又加入了金融屬性。市場消費需求隨著價格的上漲不斷減少,但投資需求卻迅速增長。大量資金投入囤積茅臺酒,又通過股市放大了投資回報和財富效應,無數人投資期酒以期獲益,茅臺已經成為一個過度金融化的投資標的。其金融屬性也已經成為支撐其股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投資監管趨嚴,資本趨向安全標的
據報告顯示,去年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整體上也好于預期。截至2017年10月29日,滬深兩市有2481 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其中2324 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約占比94%。同樣,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中國經濟已連續9 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發展的韌性明顯增強。2017年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個季度“跑贏”GDP增速。
從2015年開始,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寬松,隨著國內經濟的升溫,市場參與者的投資需求開始增大,大量的流動性資金涌入以茅臺酒為首的高檔白酒市場。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黑天鵝頻現,新一屆發審委上臺之后,國內MPA的實施標志著監管愈發趨嚴,經濟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社會資金積極尋找安全投資標的,因此擁有稀缺性的貴州茅臺成為避險資金的優良選擇。
三、消費需求升級,市場供不應求
近年來市場消費習慣明顯改善,白酒行業產品結構出現跳躍式升級,品牌白酒基本面趨勢持續向好,營銷模式的變化支撐品牌白酒在全國擴張。同時,去年8月份以來恰逢盛會,白酒企業供給收縮,由于終端需求十分強勁,茅臺大幅增加終端發貨,批價及庫存指標均顯良性。
1、消費需求升級
在十年前的2007年,政務或商務用酒大概每瓶在100~200元區間,極少數會超過300元。在限制三公消費后,高端酒也受到了較大影響。但是近年來,商務需求及民間消費需求的升級,有效地承接了政務用酒的市場。2017年一季度實際銷售50%左右的增長也代表了民間真實需求的提升,高端酒的需求回暖是未來趨勢。各家龍頭酒企在A股市場的表現已經反映中高端白酒市場的復蘇,特別是次高端酒的市場份額提升與茅臺的“保價控量”是密不可分的。
2、市場供不應求
茅臺酒2017年全年的供給計劃為2.68萬噸,全年將呈現緊平衡的情況。根據茅臺黨委書記李保芳在3月經銷商會議上的發言,上半年茅臺的供給量約在1.3萬噸,下半年1.25萬噸左右,除去節假日,每天的供應量最多在80噸,這樣也只能滿足市場50%左右的需求。實現控價最好的方法是增加供給,雖然我們看到茅臺已經從40噸增加到80~90噸,但是仍然有較大的需求缺口。這是茅臺價格未來持續性上漲的核心邏輯,也能解釋季報中,一季度預收款遠超出預期,從175億元上升至190億元。
四、創新營銷方式擴大消費市場
茅臺目前在營銷體系上有幾個舉措:一是大力推進茅臺云商、茅臺電商的發展,并根據大數據進行營銷,直接觸達客戶;二是進行茅臺文化營銷,形成價值觀的導入,特別是其力求將茅臺專賣店打造成為茅臺“體驗館”,并推出“紅色之旅”等營銷活動;三是,建立聯營公司,“廠商共贏”模式,讓廠家、經銷商在區域范圍內形成更好的合力,在茅臺和系列酒上加強銷售力量。
這些方式的推廣,讓茅臺在營銷上逐漸擺脫傳統,并形成優勢。另外,全市場在酒類營銷上也呈現新的趨勢。近期新三板掛牌的酒類營銷公司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億元的融資,由阿里旗下的天弘創新基金等進行領投,在酒類線上和線下營銷中也尋找出獨特的路徑。
五、現存白酒行業的投資風險
1、三公消費限制力度持續加大
盡管公務消費占比逐年走低,但是政治改革依舊進行,部分區域或者單位可能出現“禁酒令”,從體制內開始肅清酒風,進而影響商務消費和民間消費。
2、產能不足導致供不應求
短時間內突然增加的市場需求也可能導致基酒產能不足,帶來供應量不及預期的風險。而且茅臺由于其奢侈品酒的特殊性,價格上漲過快必然存在一定的輿論風險。近期茅臺對于產品價格的控制也是有該方面的擔心。所以,供給不足帶來價格失控也是茅臺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
3、市場情緒過熱引起投資泡沫
茅臺金融屬性凸顯,決定其酒價的不是銷量,而是資金成本。如果期酒的投資者承受不住不斷上升的社會融資成本,從而被迫拋售以至于波及到正常生產和銷售,投資神話就會破滅。事實上,類似神話破滅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整頓公款吃喝立竿見影,貴州茅臺股價從266元最高點一路下跌至118元,導致茅臺酒出現大量積壓庫存,不得不打折促銷,企圖囤積炒作的社會資本折戟,茅臺酒的投資泡沫頓時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