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在美國快速興起已占兩成份額。過去5年精釀啤酒在美國蓬勃發展。2014年美國精釀啤酒銷量266.4萬噸,同比增長18%,銷售額196億美金,同比增長22%,按銷量計算市占率11%,按銷售額計算市占率19%。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整體啤酒市場卻日漸低迷,2014年啤酒總銷量僅增長0.47%,過去5年CARG為-0.30%。2014年美國啤酒市場CR3為80%,比2010年降低了3.5個百分點,反映出傳統啤酒公司面對來自精釀啤酒的激烈競爭。
精釀啤酒來勢洶洶,大公司并購應對。大啤酒公司一般會通過成立獨立子公司或者收購精釀啤酒廠的方式進入精釀啤酒市場。20世紀90年代,美國各大啤酒公司就開始嘗試自己興建精釀啤酒廠,不過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除自建精釀酒廠外,美國大啤酒公司開始大規模收購精釀酒廠,然后利用自己的渠道進行銷售。國內啤酒大公司中珠江啤酒[0.65% 資金 研報]率先發力精釀啤酒制造。
精釀啤酒產品與傳統大公司渠道結合盈利有望顯著提升。不論是百威英博、南非米勒還是其他啤酒公司,現階段收購的精釀啤酒廠對其財務報表影響均不明顯,但其驚人的增長速度以及對現有產品線的有效補充,卻又令大啤酒公司棄之不得。從近年來不斷的并購案例來看,這些巨頭無疑對精釀啤酒的未來充滿期待。百威英博等大肆并購精釀啤酒廠,利用自身渠道優勢銷售精釀啤酒產品,這一戰略除了能快速推廣旗下精釀啤酒,未來更是能直接提高公司的凈利率。
國產啤酒錯過消費黃金十年,進口啤酒是插曲精釀啤酒是趨勢。2000-2015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倍,而啤酒銷售額同期增長3.3倍,啤酒噸酒價格增長不到1倍。進口啤酒均價下行與國內酒企均價提升,表明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啤酒的理性程度提高,國內啤酒企業也在轉變經營策略,注重產品升級。國內啤酒巨頭們大規模涉足精釀啤酒尚需時間,但精釀啤酒的自身優勢以及國內啤酒消費的渠道特點,或將使精釀啤酒成為產品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向。
給予行業“增持”評級。我們認為啤酒行業盈利狀況將出現拐點式變化。主要原因:一是啤酒消費進入成熟期,龍頭企業低價爭搶份額已不合時宜,“求份額”轉向“求利潤”將成為趨勢;二是啤酒行業CR5接近80%,競爭格局初步穩定;三是因為股權激勵、股東更換等原因,多數啤酒上市公司改善業績動力提升。基于此啤酒板塊整體都將迎來投資機遇,優先推薦率先發力精釀的珠江啤酒、主業改善明顯的重慶啤酒[0.08% 資金 研報]以及凈利率提升空間較大的華潤啤酒,同時推薦區域優勢明顯且有國企改革預期的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
風險提示:個別企業改革進程緩慢、啤酒消量繼續明顯下降(超過5%)、精釀拓展未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