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在貴州仁懷召開的中國酒業協會顧問座談會上通報了2015年釀酒行業發展情況數據。
數據顯示,2015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429.33萬千升,同比下降1.73%,其中飲料酒產量6412.59萬千升,同比下降2.62%,發酵酒精產量1016.74萬千升,同比增長4.23%。
2015年1-12月,主要經濟效益匯總的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2689家,其中虧損企業299個,企業虧損面為11.12%。
2015年1-12月,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229.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34%;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18.0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93%;上繳稅金853.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
2015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12.80萬千升,同比增長5.07%。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558.8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2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7.0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29%;上繳稅金55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8%。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統計規模以上白酒比2014年度有所增加。除此而外,白酒行業還存在大量非規模以上企業,并且無證企業相比有證企業數量更為龐大,所以白酒還面臨較大問題。不過該數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統計數據中的規模以上企業比2014年增加了45家,所以最終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規模以上企業產能和銷售收入相比2014年都略有增長。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14.80萬千升,同比下降0.73%。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462.6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1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1.3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92%;上繳稅金33.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897.0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3.9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30%;上繳稅金206.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
2015年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81.9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9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8.8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93%;上繳稅金10.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0%。
規模以上其他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328.7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3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2.2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5.53%;上繳稅金24.1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73%。其他飲料酒在2015年都有較大增長幅度。黃酒大約增長了13%,預調酒等其他酒增長18%。
貴州酒2015年的相關統計數據也在中國酒業協會顧問座談會和一天之后召開的中國酒協協會秘書長座談會上被通報。
根據最新數據,2015年貴州酒對貴州全省經濟貢獻率為19.4%,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13.6%。2015年貴州酒企業數居全國第三,產量居全國第十,銷售收入居全國第三,稅收居全國第二,利潤居全國第一。2015年貴州酒產量增速為11.1%,而全國產量平均增速為5%;貴州酒銷售收入增速9%,而全國銷售收入平均增速為5%;貴州酒稅收增速為5%,而全國稅收平均增速為4.2%;貴州酒利潤增速為1.7%,而全國利潤平均增速為3%。2015年貴州酒企業數占全國的7.2%,產量占全國的3.3%,銷售收入占全國的9.4%,稅收占全國的19%,利潤占全國的32.5%。貴州用約3%的產量換來了32.5%的利潤,并且貴州醬酒還在白酒整體下滑之際呈現出上升趨勢。
飲料酒成梯次性恢復
從整體數據來看,飲料酒整體和白酒板塊的增幅都在5%左右,再結合各大酒企發布的2015年前三月的報表來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行業并沒有出現整體復蘇,而是呈現出梯次性恢復態勢。
首先,飲料酒尤其是白酒如果呈現出全面性恢復,那么增幅應該高于10%以上,至少應該與GDP增速持平。
其次,我們發現,白酒名酒企業的恢復情況明顯高于非名酒企業,比如瀘州老窖、洋河、郎酒、古井等。就像瀘州老窖,壯士斷腕之后提出大單品戰略,砍掉了許多開發產品后,總體情況良好。所以我們認為,飲料酒尤其是白酒呈現出梯次性恢復特征。
白酒產能回歸理性
總體來看,2015年相比2014年飲料酒(基酒)的產量略有下滑。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倍增的背景下,2015年飲料酒整體的銷售收入也呈現出逆增長的狀態。在我們看來,產能的逆增長態勢是產能的理性回歸。由于這幾年的調整,市場泡沫、價格泡沫已經被擠得差不多了,但是產能泡沫卻一直沒有擠完。首先是產區酒還存在大量的庫存,其次是各個酒廠盲目擴產之后還存在產能庫存,再次是當下產能和需求不成正比。同時,產量的逆增長也間接說明當前的產能泡沫沒有被完全擠掉。
醬酒趨于集中化
聯系此次發布的數據,再結合此前貴州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周仕飛通報的數據,我們認為,貴州酒企用全國約3%占比的產能賺取了全國約32.5%占比的利潤。而且2015年的銷售、稅收增幅都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利潤更是行業第一。
醬酒近年來的崛起之勢愈加明顯。不過,不能就此證明醬酒恢復得比其他香型的白酒好,但能證明醬酒的集中度和結構調整優于其他香型的白酒。
過去,醬酒是茅臺一支獨大高高在上,下面則是“群茅亂舞”,尤其是仁懷市、茅臺鎮上聚集大量的中小型醬酒企業。經過幾年來的調整,醬酒的產業結構開始趨向合理,二線品牌開始崛起,尤其是中檔商務醬酒優勢和陣營的擴大,如茅臺系列酒、郎酒、習酒、金沙、珍酒等名優酒份額都在猛增,而低端的產區酒在萎縮,行業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
醬酒優勢凸顯,除了龍頭企業增多、結構趨向合理,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外,與當下消費趨向理性更注重性價比突出有關。醬酒經過調整,在性價比方面取得了顯著性成果,性價比已經成為其一大核心優勢。尤其是中檔商務醬酒性價比已經由于濃香酒了。
黃酒回暖
近年來,黃酒的增速和銷售額均接近10%,我們認為黃酒呈現出明顯回暖趨勢。
首先是龍頭企業恢復性增長。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但是行業規模始終不大,主要以會稽山、古越龍山、金楓等幾大酒企為主。換句話說,黃酒的行業集中度很高,只要幾大龍頭企業調整好了,那整個行業的調整也就基本到位了。
其次是大眾酒興起。這幾年,黃酒的高端酒呈緩緩下滑的趨勢,但是大眾酒卻在興起,帶動了黃酒的增長。
再次,低端和超低端黃酒尤其是散裝酒的升級和淘汰也是黃酒回暖的重要力量。
葡萄酒復蘇與重構
從統計數據看,2015年全國葡萄酒產量與2014相比大體持平,略有輕微下浮,不過葡萄酒銷售勢頭不錯,2015年銷售收入比2014年增長約10%。我們據此認為,葡萄酒正面臨復蘇和重構的過程。
首先是國產葡萄酒版塊面臨較大壓力,主要是進口葡萄酒帶來的沖擊。除了產能下降以外,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有明顯提升。而進口葡萄酒雖然進口量在增大,但是單瓶利潤率卻在降低。
其次是葡萄酒產業面臨結構重構和模式重構。在結構重構方面,國產葡萄酒將從過去的三大品牌壟斷市場逐漸調整為全國性品牌+區域強勢品牌+小而美酒莊的結構;進口葡萄酒則將從過去舊世界酒獨大逐漸邁向舊世界和新世界并存、尤其是智利、澳洲等零關稅的新世界的酒。在模式重構方面,+時代已經來臨,過去通過酒窖和連鎖專賣來拓展的模式面臨創新,需要引入互聯網、 社群、O2o等更多新鮮的模式。
啤酒疲軟
從2015年起,啤酒就呈現出比較明顯的疲軟趨勢。我們認為這是三個方面造成的:首先是啤酒通過大量并購,集中度越來越高,相應營銷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樣造成利潤空間被擠壓。與此同時,啤酒的消費者升級和產品價格帶升級基本上都已完成了,雖然價格空間仍有升級的趨勢,但是升級空間已不是很高。其次是進口啤酒的沖擊。再次是如銳澳等小酒種的興起,也對國產啤酒造成了沖擊。
其他酒種品類擴張
由于銳澳等預調酒的興起和標桿作用,帶動了傳統果露酒的興起。而果露酒等其他酒種的興起,與當下消費時尚化、年輕化、低度化、個性化趨勢是一體的。
保健酒持續升溫
雖然此次沒有保健酒的統計數據,但保健酒的市場份額是高于黃酒的。我們預測,保健酒將進入持續升溫階段,并將形成除勁酒外的其他標志性企業。首先,是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保健酒將成為這部分人群的剛需。其次,是大健康產業的形成。健康酒已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保健酒作為健康酒領域的明珠必將面臨戰略春天的到來。再次,在勁酒的標桿作用下,會有更多資本和企業投入到保健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