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酒業協會公布了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產量數據,數據顯示,國產葡萄酒成為三大酒種里,產量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酒種。
01、1-10月葡萄酒產量實現正增長,超去年同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4579萬千升,同比下降3%。其中白酒產量546萬千升,同比下降10%;啤酒產量2996萬千升,同比下降7%;葡萄酒產量32萬千升,同比增長4.6%;發酵酒精產量772萬千升,同比增長30%。
從2020年1-10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統計表中可知,受疫情以及葡萄酒行業結構調整期影響,截至今年前10個月,只有兩個月份實現了正增長,一個是4月份,同比增長26.9%,另一個就是今年10月份,實現當月產量32萬千升,同比增長15.6%。也正是得益于十月份的強勁增長,葡萄酒截至目前的產量才一轉陰霾,超過去年同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4月份葡萄酒產量回升主要是由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之前積壓的需求開始得到釋放,因此產量出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提升。不過由于消費尚未完全恢復,之后仍有滑坡,但6月之后,我們看到,降幅已經陸續收窄,呈現緩慢回升態勢。而今年十月份的正增長無疑是對葡萄酒消費市場的一個肯定。
另外,從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市場銷售持續回暖,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同比增長4.3%,比9月加快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
國內市場回暖,也意味著餐飲渠道的恢復,作為社交型用酒,葡萄酒消費對餐飲渠道依賴較重,餐飲市場的恢復對葡萄酒消費而言也是一個利好。
02、產量提升是否意味著葡萄酒市場的恢復?
葡萄酒市場產量提升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一信息是否意味著葡萄酒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呢?這一問題仍然有待商討。
首先,與往年相比,葡萄酒產量仍然“相對較少”。與101.1萬千升的年產量高峰相比,相差甚遠,除去擠水分的因素外,近年來國產葡萄酒的結構性調整升級仍未結束。
其次,葡萄酒消費仍然嚴重依賴餐飲、宴席、政商消費場景,而家庭消費占比相對較小,這也是為什么疫情來臨時,相較于其他葡萄酒消費成熟國家,疫情對我國葡萄酒市場的打擊更大。
第三,國產葡萄酒產量提升,還有部分原因由于國外疫情肆虐,進口葡萄酒由于海運受阻、防控嚴控等因素,進口量大幅削減。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葡萄酒進口量下降和進口額分別為近35萬千升和18億美元,同比下降30%左右。
由此可見,國內葡萄酒市場的完全恢復仍然需要時間,而不應該僅僅以產量為評判標準,但市場的向好無疑值得肯定。與此同時,以張裕、長城為代表的國內各大頭部酒企也在積極作為,出臺了系列市場提振舉措。
目前,中國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2億元,中國消費已經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指日可待。在這樣的消費背景下,中國葡萄酒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