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2018年1-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累計值為62.9萬千升,比2017年總產量100.1萬千升減少了37.2萬千升。多家媒體報道,國產葡萄酒2018年暴跌37.16%,由此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關注。
但據酒業家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2017年國家統計局在對數據進行調整之后,實際產量為69萬千升左右,因此2018年同比下降7.36%。盡管過去一年實際下跌并沒有那么慘烈,但現狀也并不盡如人意。
01、2018年暴跌或是假象
2018年11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7年4年間中國葡萄酒產量連續下滑。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總經理王德惠認為,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初期,整個體量很小,產量連續下滑也反映出目前受到市場影響的波動很大。
近日,酒業家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獲悉,2018年1-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62.9萬千升,2017年總產量為100.1萬千升。從數字表面看,確實如報道所說:國產葡萄酒2018年暴跌37.16%。行業資深人士屈星在接受酒業家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之前的統計數據含有水分,而這次的統計較為真實的反映了產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據酒業家記者了解,國家統計局根據國內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葡萄酒廠的產量進行統計,其中未達規模的中小型約600多家酒廠、酒莊的產量并不包含在內。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副教授劉世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家統計口徑是否變化會影響數據,并且國家統計局初報數字和最終數字會有調整。
2018年,中央出臺了《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某業內人士認為,《意見》、《辦法》、《規定》的出臺,彰顯了政府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統計也開始唯實、唯真。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統計局在對數據進行調整之后,2017年葡萄酒產量為69萬千升左右,并非初期的100.1萬千升,因此,2018年同比下降實際為7.36%。
02、多因素致使國產酒產量下降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國產酒產量的下降?
某業內人士透露,統計數據的嚴謹化,擠壓了2017年部分省市,比如吉林、河南的統計數值。而產量的下跌原因很多,不僅僅因為部分規模以下的企業占據了一部分銷售市場,同時也受到了進口酒的侵占。
對此,王德惠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進口酒優于國產酒,而且酒莊是一項長期的投入,有很多投資方追求短期效益,導致國內酒莊的步伐在減緩,并且進口酒性價比較高,越來越多企業或新進入行業的企業偏向于做進口酒,對國產酒造成了很大沖擊。同時,葡萄酒的消費市場集中在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進口酒在這些區域占了大部分份額,對于沒有形成品牌的國產酒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據酒業家記者了解,中國冰酒的主要產區桓仁從2016年產量就已經開始回落,2018年下降比較明顯,冰酒產區葡萄種植面積出現萎縮,同時冰酒的銷售也不盡如人意。不過,銷量不佳不止表現在冰酒。
酒業家記者獨家獲悉,2018年1-12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12家,其中虧損企業48個,企業虧損面為22.64%。1-12月,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288.5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5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0.6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46%;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2.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97%。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國產酒整體銷量不暢,導致了企業不得不減少產量。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卓鵬認為,一個產業的問題主要是產業龍頭的帶動問題,葡萄酒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和活躍度還是不夠的,導致區域品牌包括酒莊酒也活躍不起來。國產葡萄酒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基于品質的競爭,在品質上能否形成中西對抗這是很重要的,同時還有精耕化的競爭,目前除了龍頭企業來說,很多國內葡萄酒企業沒有核心市場、核心價格段、創意大單品,而未來葡萄酒一定是進入精耕時代。
從十八大以來,葡萄酒從所謂的奢侈品回歸酒類特殊消費品,除骨干葡萄酒企業主動進行結構性調整外,大部分企業在產品認知、市場營銷和消費者教育方面做的依舊遠遠不夠。劉世松在采訪中提到,“不要埋怨經濟環境、不要針對進口葡萄酒,國產葡萄酒需要的是勇于面對自我,認清自己。走中國葡萄酒自己的路,塑中國葡萄酒自己的特色。”
王德惠認為,葡萄酒必須通過體驗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好感,但國產葡萄酒在這方面力度較弱。同時,國產葡萄酒企業在營銷方面創新不足,在很多推廣業務的模式上、經營環節上,沒有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外界環境對葡萄原料的影響,在某些產區也是產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酒業家記者,“寧夏春季部分地方有倒春寒,早熟品種影響很大,基本絕收,其它都有減產,不過感覺幅度應該不會太大。但山東情況良好。”
面對重重壓力的國產酒,是否會持續下降?王德惠認為,現階段國產葡萄酒產量的下跌已經見底,而國產酒的品質這些年已經提升很多,“從2019年開始國產酒產量會重新回到上升軌道,趨于平穩或略有回升,”對于國產酒的未來,他這樣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