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白酒行業調整的第三個年頭。這一年里,中國白酒企業經歷了過去十余年來最為艱難的時刻。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國經濟已從排浪式增長階段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調整期。
在外需不穩、內需偏弱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白酒行業遭遇了周期性瓶頸、渠道變革、互聯網沖擊、消費轉型等系列問題,行業繼續深度調整,全國白酒產銷量繼續下滑,利潤增速變為負增長。在全球市場,釀酒行業的不景氣甚至波及了國際酒業巨頭。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等跨國酒企的銷售額、凈利潤等指數均出現下滑。
然而,在一片寒聲中,貴州茅臺卻亮點紛呈。過去一年中,貴州茅臺集團主導產品的銷售量、利稅總額、利潤、稅金、人均創利稅、人均上交稅金、股票總市值、品牌價值等,均高居中國白酒行業榜首—確保了茅臺酒及系列酒的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不斷提高,確保了茅臺酒中國白酒第一品牌不動搖,確保了茅臺酒中國高端白酒市場占有率第一。
冷靜分析中國白酒行業目前遭遇的困難,我們應該看到,除了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生動力不強、市場信心、有效需求不足、高檔餐飲市場下滑等因素的影響外,中國白酒業自身的結構性缺陷也加重了行業困難:白酒行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行業“散、小、亂”局面帶來的擠出效應更加劇了產業的泡沫化。白酒行業在參與國際競爭方面,缺乏制度、機制和人才上的準備,在全球尚未形成影響力。白酒行業外大量資本介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競爭殘酷,壓力不斷加大。市場及經濟規律的無形之手加速了行業周期的顯現。
白酒市場競爭激烈,仍處于早期“叢林法則”階段。
行業監管不力,標準不夠完善,個別企業不重視質量,在市場營銷中,忽視“道”而過度強調“術”,背離了誠信營銷的基本價值觀。品質不誠實,服務不誠心,營銷不誠信,生造概念、模糊標準、詆毀同行等,給行業形象和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走過百年,以茅臺為樣本,剖析中國酒業身上豐富的歷史年輪,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風雨背后,往往孕育著新的產業增長。同時,歷史也一再驗證,大時代的到來,往往與波折起伏相伴。
很多人預言中國白酒進入拐點的現在,這個判斷仍然具有特別的價值。
白酒行業出現拐點也是一種自我調整的進程,這個過程將加速整個產業的優勝劣汰?梢灶A見,在這次調整中實現轉型“上位”的企業將形成一批有世界影響的品牌陣營,而那些不能脫胎換骨的企業,則有可能失去發展的重要機遇。
過去一年,貴州茅臺的經營表現,顯然是國際酒類市場的亮點,但在經濟總量與品牌影響力方面,貴州茅臺與國際酒業巨頭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凈銷售額上,帝亞吉歐是貴州茅臺的3.27倍,保樂力加是貴州茅臺的2倍;凈利潤上,帝亞吉歐是貴州茅臺的1.42倍—但是,2014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營業收入的增幅以及利潤的變化趨勢,遠遠好于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
今天的貴州茅臺,不僅已步入世界最知名酒類品牌陣營,位居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列,并已發展為以酒類生產經營為主、涉足多產業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亦是全國白酒行業中,創下唯一獲得國家一級企業、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兩次榮獲全國質量獎的企業。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貴州茅臺正在高密度推出一系列針對頂層設計的改革措施:深化發展思路改革;深化所有制改革;深化營銷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集團管控模式改革。
與此同時,為強化品牌競爭,要鞏固和提升茅臺酒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的地位,做到單一品牌銷售收入保持世界第一,酒業品牌價值居全球酒行業第一,酒業公司市值居全球酒行業前五。
無可否認,國酒茅臺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成長,是中國商業史上值得記錄的成功案例—今天,位于舊金山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舊址已成歷史遺跡,當年在此地亮相的中國產品,可謂林林總總。但是,能從當時讓人新奇的鄉間作坊制品一路成長為中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并大踏步進入全球競爭的行列—在當年一同參展的眾多產品中,貴州茅臺顯然是鳳毛麟角。
從過去的輝煌到未來的發展,面對“新常態”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酒茅臺將在新的起點上轉型升級發展,真正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的世界級企業,從百年金獎的歷史中走向新的輝煌,實現更大的實業夢想。
(作者袁仁國系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