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茅臺的一個內部高層會議在行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會上重申了茅臺的量價政策:茅臺出廠價格不會降,2015年茅臺不增量,供貨量小于或等于2014年茅臺投放量。面對當前高端白酒市場的嚴峻形勢,在名酒降價、電商價格戰等復雜情況下,茅臺選擇重拳出擊,維護自己的價格體系。
茅臺此舉值得肯定。作為名酒品牌的代表和行業領袖之一,茅臺對減價猜想做出了明確的回應,體現了名酒企對品質、品牌的高度自信,這對提振市場消費信心、樹立行業發展信心都有著及時而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后期的傳播表述中,卻頻頻出現“捍衛茅臺”、“捍衛價格”之類的說法,事實上,茅臺等名酒企業在維護價格體系時的言行方式,也確有“捍衛者”的強硬作風。包括在“雙11”前夕發布公告,指某些電商網站與己并無合作關系,消費者應注意鑒別,而對于私下向電商供貨的經銷商,名酒企則以取消資格為處罰手段。
維護市場的價格體系,對于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且維護名酒價格的首要基礎,是其卓越的品質、品牌價值,只有確保合理的價格和利潤,名酒企業才能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但無論理由多么充分有力,“捍衛價格”的說法確會令消費者感到不舒服。
“雙11”之后,一些名酒企對電商網站的超低價促銷行為“翻了臉”。在這場對話中,很多消費者選擇站在電商的一面。有人質疑名酒企業傳統的代理方式,認為層層加價的渠道結構本就不合理;還有人覺得名酒企業是在小題大做,目前白酒電商的銷售總量所占市場份額不足一成,況且“雙11”促銷只有一天,對線下實體網絡根本不存在威脅。
至于“捍衛價格”的說法,在消費者甚至經銷商聽來就更有點刺耳,產品的價格取決于價值規律和供求形勢,價格的起伏波動是市場正常現象。
作為消費者,唯一需要“捍衛”的就是自身利益——購買更具性價比優勢的產品,購買能夠更好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選擇更有質量的服務和資源等等。生產企業應該換位思考如何“捍衛”消費者的利益,捍衛市場公平,而消費者卻沒有義務去捍衛你的價格或利潤。
經銷商對“捍衛價格”的感受也很復雜,一方面是廠家的價格“紅線”,一方面是旺季不旺,銷量慘淡的現實,這時候更需要廠家扶持,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市場。一句“捍衛價格”既不能幫經銷商多賣幾瓶酒,也無法緩解資金的壓力,只會使其徒添憂愁。
消費者對于名酒穩定價格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名酒真實價值缺乏理解。我們應該拿出足夠的耐心和誠意,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拋出結果。馬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大談“情商”,他眼中的情商就是“讓人家舒服,讓客戶舒服,讓合作伙伴舒服。”在消費自主化、個性化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與消費者相處,用怎樣的話術去面對消費者,這也是酒企競爭的重要一環。不僅僅是維護價格的問題,在企業經營發展的方方面面,我們都應該考慮如何讓消費者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