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了解,目前針對創業板提出的有關數據門檻包括以下幾點:
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合計是否達到人民幣500萬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是否達到人民幣300萬元;
首次公開發行新股后,股本總額是否達到人民幣2000萬元;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股東是否達到200人;公開發行的股份是否達到公司股份總額的25%以上;本次發行前的股東持有的股份是否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35%以上;
在申請股票發行的審計基準日,資產負債率是否不高于70%。
優質企業的轉板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新三板投資聯盟許小恒曾表示,新三板轉板制度在短期上使得現有創業板股票的稀缺性下降,創業板的高估值也會有所回落;在中長期上,轉板制度將也將為A股帶來優質成長企業。
安信證券新三板負責人諸海濱曾表示,轉板試點制度的推出,將有望對兩類企業產生利好。一類是新三板中滿足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公司,這類公司的數量預計不會少于300家,大概在300到500家的體量;另一類受益的是新三板中的純互聯網類型公司,預期或會放低財務標準。也有分析認為,根據新三板酒類企業今年陸續發布的半年度報告,酒仙網、1919、名品世家等營收增速較快或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均有望在未來實現上述創業板準入業績門檻,實現其轉板目標。
轉板落地有待時日 企業仍需“量體裁衣”
針對包括酒類企業在內的新三板企業能否順利轉板,以及轉板后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資本領域也有著不同的觀點。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有關人士曾表示,新三板目前面臨著“投融資供求、制度規范與制度創新、市場嚴重分化”三方面的矛盾。如何從供給側入手,升級創新交易制度,大力引入合格投資者,活躍市場,將是未來三年新三板發展的主要任務。新三板本身也需要不斷完善,從而盡快為光大企業營造更好的資本市場環境。
與此同時,新三板部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據有關機構統計,在總體掛牌企業數量增加的同時,“摘牌”企業的數量也在增加,2016年以來,新三板摘牌公司達到47家,遠高于2015年的13家。其中,僅11月份就有14家公司摘牌,而12月份的6個工作日內便有5家公司摘牌,另有8家公司正在申請摘牌。諸如融資不暢、財務造假、內部管理混亂,股權糾紛等企業經營問題也為眾多新三板企業敲響了警鐘。
除了對新三板及其企業未來發展和經營方面的考慮外,也有業內人士對于未來轉板相關制度的落地表示觀望。有媒體指出,由于新三板于創業板間存在的體制差異及估值鴻溝,兩者之間能否構筑綠色通道,實現新三板轉板制度的落地仍存在一定的困難性。就企業自身而言,仍需要對轉板抱以清醒的認識。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表示,“新三板也不應該單純把自己看作是創業板等市場的蓄水池。如果新三板發展好了,企業在新三板同樣能達到目的,而且比在創業板等更加符合企業的發展狀況,則企業就沒有必要轉板,就會愿意留在新三板發展。”
由此可見,在轉板利好不斷出現的同時,酒類新三板企業仍需根據自身需要,穩步設計資本進程。同時,隨著未來轉板制度的進一步調整完善,優質酒類企業也或將借助轉板進入更為廣闊的資本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