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產品中以名人命名的名人酒比比皆是,有古代名人,比如杜康酒、屈原醇、關羽酒、木蘭酒、曾國藩酒、武則天酒等,到了現代,酒企“傍名人”之風愈演愈烈,姚明、成龍、小沈陽也被酒企注冊成酒品牌,而為中國斬獲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也被注冊成酒類商標“莫言醉”,并以1000萬元高價轉賣。但據調查,除杜康、文君酒等少數名人酒外,80%的名人酒市場銷售業績慘淡,甚至有的名人酒早已退出市場,為什么消費者對名人酒不買賬呢?
現象一許多酒都喜歡“傍名人”
“如果追溯,絕大多數名酒的背后都是名人,這個名人不是娛樂名人,是企業家式的名人。”觀峰智業集團董事長楊永華告訴記者,比如茅臺、五糧液、汾酒,這些“大牌”酒的前身都是以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
“‘恒興燒房’的前身‘衡昌燒房’,是貴陽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賴永初接手后,于1941年把‘衡昌燒房’更名為‘恒興燒房’,并擴大經營。到1947年,‘恒興燒房’有17個窖坑,年產量達32500斤,超過‘成義’和‘榮和’。”在《茅臺酒廠志》第17至22頁,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印證這個說法。
而到了現在,酒企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也很常見,比如詩仙太白、劉伶醉、臥龍玉液等。在楊永華看來,這其實也說明,酒企在向消費者傳遞一種飲酒的心理需求,這也是一種對于酒文化的傳承。
現象二:名人酒芳蹤難覓
武則天、卓文君、劉伶、花木蘭、小沈陽……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與酒相關的還是不相關的,只要是名人,似乎都被酒企業搶注成了商標。
在鄭州市酒業協會副會長李策看來,用名人“搶注”商標是表現在各行各業的,它是一種品牌表現形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名人酒”銷量,可謂冰火兩重天,有的賣得火,有的銷量很一般,甚至已經被市場淘汰。上周,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大型超市,除了杜康,其他所謂的“名人酒”幾乎未見上架銷售。
李策告訴記者,80%的名人酒市場銷售業績慘淡,甚至有的名人酒早已退出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要一分為二地看。“但凡是歷史形成的,用人名做酒品牌的企業,目前在市場上依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比如杜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酒祖杜康的傳奇,這個品牌就不會倒下。
但是比如小沈陽酒、武則天酒,很難賣得火。李策分析,因為這些品牌的酒文化底蘊欠缺,跟酒也并不搭界。名人不等于名酒,不等于品牌。
分析一:追求名人效應無可厚非
不僅是在酒這個行業,其實在各個行業以人名命名的例子有很多。如索尼、松下等電子企業,運動品牌李寧等,都是以企業創始人來命名。
酒名的確定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需要有很深的修養和才能。一個讓人感到心儀親切的酒名,會讓消費者有一種好感,自然市場營銷做起來就更加容易點。“用名人的名字,就是利用名人效應,宣傳品牌和企業,這樣做無可厚非。”在壹瓶薈@葡萄酒社群創辦人田曉明看來,“傍個名人”,能夠迅速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在短時間內達到迅速傳播的效果。從這個角度講,以名人命名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
“好的品牌名字對于企業來說確實很重要,因為‘名正言順’。”楊永華認為,迎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人時尚消費觀念的酒名,是可以成為一款酒走紅市場的敲門磚的。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酒名“傍名人”在情理之中,也有專家對此持反對意見。“它主要是從商業角度,利用名人效應、古人效應進行炒作,目的只是為了賣酒。”前河南省食品研究所所長、白酒專家劉建利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分析二:酒企要發展,單靠名字可不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個酒企想要長遠發展,單靠一個好名字,那可是遠遠不夠的。“不管是什么樣的酒,關鍵都在品質。無論多響亮的名字,最終都是以品質取勝。”田曉明告訴記者,對于酒企來說,產品品質才是核心競爭力。
楊永華分析,企業一定要明白,目前的競爭不是“點子式”的單一要素競爭,而是品牌、文化、品質、營銷等系統要素的競爭。沒有系統能力的企業,單純依靠
品牌要素很難持續發展。
除了品質,特色與個性化也很重要。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分析,白酒企業要發展,口感是基礎。除此之外個性化的風格也很重要,因為酒是一種嗜好品,必須培養出個性化的口感與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
傳播和營銷模式也是很關鍵的一點。楊永華說,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企業一定要明白,每個企業都應該是媒體企業,建立企業的自媒體不僅可以實現低成本傳播,而且能夠實現與消費者的持續互動。同時,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平臺,通過微電影、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另外,制造公眾關注的話題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基本策略。
分析三:““酒名傍名人”局限性強
酒名傍個名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傳播品牌的目的,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做法,也存在弊端。
楊永華分析,用名人來命名酒,也存在很強的局限性。因為名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姚明,在大眾心目中,他的形象就是“高大上”,一看到這個紅酒品牌,很容易就被大眾消費者自動過濾。
“以名人命名的酒企,一定要明白,名人也有一定的局限,因為名人也不是所有消費者的粉絲。”楊永華這樣告訴記者,尤其是80、90的年輕消費者,對古代文化和古代名人的興趣淡化。所以,名人命名的酒企要學會在繼承的基礎上,與時俱進,要突破性地與現代消費溝通,將歷史名人的品格與現代消費的價值觀融合。
另外,有些酒企在起名的時候只顧吸引眼球,而忽視了酒本身與名人是否有關聯,這樣也不可取。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說,在起名時一定要與酒有淵源,有故事。比如杜康、劉伶等以人名命名的品牌就比較成功。而例如“武則天”、“小沈陽”等名字,與酒的淵源并不深,純粹只是博人眼球,這樣的名字,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從長遠看也很難長久。
鏈接
古代名人酒
杜康、曹操酒、包公酒、劉伶醉、木蘭酒、文君酒、武則天酒、曾國藩酒、臥龍玉液。
現代名人酒
本山酒、小沈陽酒、賴永初酒、姚明葡萄酒、茅臺成龍酒。
外國名人酒
查理•卓別林白蘭地、貝里尼雞尾酒、秀蘭•鄧波兒雞尾酒、金格爾•羅杰斯雞尾酒。
市場表現
杜康、文君酒、臥龍玉液市場銷售情況相對較好,其他多數名人酒銷售業績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