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產品“黃雀計劃”?產品的“黃雀計劃”就是產品戰略中的培育型產品的策略設計以及投放。對于很多區域酒企來說,產品的“黃雀計劃”是缺失的。這種計劃的缺失也是很多區域酒企僅僅短時間引領某一市場的根本原因之一。下面我們來看個例子:
2010年前后,在河南的某個地級市場,某品牌白酒曾經風靡一時,可以說是當時該區域最為火熱的品牌,但這種現象僅僅持續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迅速升起的一顆新星又突然熄滅,留下的只是市場的點點記憶。
相信大家在做市場調研的時候經常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這里三年喝倒一個牌子”,甚至出現一年喝倒一個品牌的現象。實際上,一年喝倒一個品牌的現象只是市場表象,看起來好像是消費者太容易“移情別戀”,一款酒很快就喝膩了,實際上,這些跟消費者的喜好關系并不大,而是跟企業對產品的價格體系控制以及企業的產品戰略缺失有直接關系。大家對于價格體系控制都比較熟悉和了解,很多企業也知道價格是產品的生命線,既然是生命線,這個生命就有“終點”。
一個品牌能夠長久活躍于消費者心智中,與企業的產品“黃雀計劃”是密不可分的。在這里先舉一個快消品行業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蒙牛”很牛,總能抓住市場的消費風向,每一個熱銷的品類,總會有蒙牛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還是市場的前幾名之內。比如蒙牛純甄和優益C,上演了強勢的后來者居上的大戲。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在常溫酸奶未形成火爆消費之前,蒙牛就已經布局了這兩款產品,只是一直沒有發力,待到市場熱度達到之后,迅速進行宣傳和推廣,從而占據了市場消費主流。
酒行業也不乏這種先例,只是表現形式與快消品略有不同而已。比如內蒙古奧淳酒業,在2010年,在其核心主導產品“星系列”正風靡呼市的時候,遠景咨詢提出了“黃雀計劃”行動,開發另外一個系列產品“綿柔奧淳”進行戰略儲備,投放市場初期只進行培育而不放量,企業也欣然采納。時至今日,曾經的消費者寵兒“星系列”產品已經趨于平淡,而“綿柔奧淳”則繼承了前者的火熱基因,繼續暢銷在呼市的各大零售網點。可以想象,如果當初沒有前瞻性的戰略產品儲備,一旦主力產品由于價格鏈崩潰而出現銷售萎縮,企業現在的經營是否會非常慘淡呢!
當然,“黃雀計劃”不僅僅是儲備一個全新的系列產品,對于正在熱銷的主力產品也同樣適應,只是要做到不留痕跡,不引起競爭對手的關注,同時要確保價格體系堅挺,但又要避免夾生飯現象,否則只會徒增市場費用和分散人員的精力,從而加速市場以及品牌的下滑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