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白酒品牌也紛紛走出國門,開啟白酒國際化之旅。國內一線酒企宜賓五糧液于近日與芬蘭赫爾辛基華商簽約價值100萬元的白酒銷售合作協議。五糧液創新國際產品“自由度”進駐歐洲市場。除五糧液外,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1140箱、貨值7.6萬美元的白酒日前也成功進軍南美市場。同時川酒代表瀘州老窖一批1.4噸白酒也順利出口西非國家科特迪瓦。白酒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飽和度高,國外市場逐漸成為中國白酒企業追捧的鍍金勝地。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白酒作為比較復雜的酒種,想要跟國際標準接軌,實現真正的國際化發展,腳下的路并不好走。
白酒品牌爭先布局全球市場
國內一線酒企五糧液近日正式與芬蘭赫爾辛基華商簽約價值100萬元的白酒銷售合作協議,五糧液創新白酒產品“自由度”將首次走出國門,出口北歐芬蘭,進軍歐洲市場。而三季度業績表現反超五糧液的洋河也在11月上旬將1140箱白酒由秘魯順利入關,進駐南美市場。同時川酒品牌瀘州老窖也于本月送一批量達1.4噸的白酒出口西非國家科特迪瓦。就此,2016年上市酒企三季報上榜前四位酒企中,除了貴州茅臺外,本月均在海外市場上加碼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行業翹楚的酒企貴州茅臺其實早在今年9月之前就已經以出口創匯2.56億美元的業績位居全國第一。數據顯示,公司在1-9月出口茅臺及系列酒共計1418噸,同比增長48.75%,普通茅臺酒出口1411噸,同比增長49.66%;占公司白酒總銷量的2.75%,同比增長0.45%,占全國白酒總出口量的12.02%。茅臺海外市場的業績實現正增長,作為白酒行業的代表,海外市場也早已成為白酒行業尋求業績突破的熱門戰地。
據了解,五糧液早在2008年就已經在歐美市場進行廣告宣傳,此后2011年進入美國市場,截至目前五糧液出口量占全國白酒出口的92%以上,五糧液產品已經進入100多家國際免稅店,遍布世界五大洲。據瀘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以瀘州老窖國窖1573、瀘州老窖特曲酒、瀘州老窖百年酒為主的白酒出口共計76批,貨值達281.33萬美元,出口范圍覆蓋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18個國家和地區。
遠赴海外只為落個好“名聲”
目前中國白酒產業逐漸進入資本化和品牌化的競爭,但是國內市場壓力重重,白酒企業加快國外市場拓展成為眾多酒企的發展口號。
國內眾多白酒企業茅臺、五糧液、汾酒等不僅早已在海外市場發展產業線,更有業內認為海外市場對于中國白酒企業恐成為理想鍍金地。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目前中國白酒在對外出口上態度積極,大部分是為了實現出口轉內銷。產品順利出口海外市場,能夠為企業制造新聞,實現品牌包裝,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也有白酒企業確實出于產品銷售的需要加碼海外市場出口,但其中受政策影響也比較大。國家政府對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消費類產品有一定的要求。中國白酒企業大部分都屬于國有企業,所以國家會要求部分白酒企業身體力行,帶頭推進中國白酒外銷,參與全球經濟貿易。但是,中國白酒雖然需要走出國門,在全球市場上實現發展,但白酒的復雜性、國際規范標準的差異性以及外國消費人群飲食文化不同等因素,對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造成了重重阻礙。
小眾市場難成業績支柱
據了解,我國2013年白酒出口數量為1.4萬千升,出口金額2.54億美元;2014年白酒出口數量為1.32萬千升,出口金額3.27億美元。該出口金額與全國白酒總產量相比只能算是皮毛,與全球烈性酒貿易額相比大概為1%。。中國白酒企業在經過幾年的海外拓展后,國際知名度仍然不高。
白酒行業分析專家蔡學飛指出,中國白酒具有復雜性,白酒質量標準無法與國際烈酒相應的標準達成對接,是主要原因。每個國家對于食品法律法規的要求不同,中國白酒在國外銷售,并不代表融進了海外市場。且白酒對外標準不明確,進入國外的流通性市場門檻也比較高。
目前,中國白酒在海外市場的消費人群仍然以華人文化圈為主。中國白酒實際上并沒有進入到國外主流消費群體中去。中國酒水文化與中國餐飲文化相輔相成,但與國外主流餐飲文化和酒水文化存在一定沖突,所以中國白酒在國外的市場發展有著先天的局限性。
中國白酒企業雖然喊著國際化發展,著力布局海外市場,但是真正能夠有實力去做的酒企僅僅是一小部分。白酒進軍海外市場的成本是很高的,產品曝光、走稅、流通,以及產品銷售的售后服務等都需要一定的企業實力來支撐。即使酒企可以尋求當地酒水銷售商進行合作,但銷售商主要服務當地人群,很難會把中國白酒當做主流產品來銷售。所以,中國白酒想要實現真正的國際化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