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卓鵬戰略咨詢董事長、 行業知名趨勢研究專家田卓鵬:從去年上市企業報表來看,整個都是一片飄紅,包括今年,特別是三季度數據出來之后。各個企業今年上半年和三季度增速都在百分之十左右,大家都覺得行業是不是回暖了?另外古井、瀘州等企業他們都紛紛停貨,是不是預示白酒回暖呢?我覺得不能簡單的看一些上市企業,更應該看整個行業。我在給很多經商和中小型企業講課過程中發現,從經銷商的反饋來說并不是所謂的行業全面回暖。
我給的定義是頭羊回暖、多數徘徊。就是龍頭回暖,一是全國龍頭,像瀘州、五糧液、洋河;另外省級龍頭,像古井、白云邊、河套;還有區域龍頭,像叢臺,這些龍頭企業是在回暖的。當馬太效應出現,好的越來越好,同時,這也是分化的表現,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和整個行業增速不夠。酒業成熟度越來越高,當一個成熟度高的行業增速達到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時候,也就是高于GDP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這個時候就是整體回暖,如果沒有達到就不叫整體回暖。另外一個判斷的就是酒業也屬于中國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還沒有看到回暖的跡象。經濟靠投資、內需、出口三輛馬車拉動,當投資和出口現在都沒有拉動作用,另外內需相對來說也是疲軟。現在大經濟環境沒有回暖,那么酒業整體回暖也不是很現實。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我覺得2016年,不能叫做全面回暖,我覺得是龍頭回暖,分化徘徊的階段。
所以說大多數酒企還需要警惕,如果你沒有加入回暖的行列。我預判在未來的兩三年酒業集中度隨著馬太效應的增強,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那么三四線企業會在三四線的區域龍頭,也就是前一二名集中。而位于三四線里面的三四線,還是會被淘汰一批的。
山東楊湖酒業品牌營銷顧問張成貴: 虛熱里寒恐怕是當下酒行業的癥狀。上市公司、產業媒體、行業領導都在喊回暖,但終端店卻紛紛倒閉關門,包裝廠、瓶子廠叫苦連天,酒均價持續下跌,經銷商庫存居高不下,三公消費泥牛入水,商務接待、婚宴用酒持續不振,單桌單次酒消費屢創新低,產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并未徹底緩解,真不知道主流酒企業的數據暖還能代表產業的體溫嗎?去年的股災教訓歷歷在目,老股民恐怕沒幾人相信那個上市公司數字,也用血的教訓懂的了關聯交易,股價操縱等等關鍵詞。
營銷上對企業銷量有細分,毛銷量、存銷量、凈銷量等,前二者是產品移庫,后者才是有效銷售。當前一線品牌的控貨保價,產品梳理,精兵簡政帶來的積極因素恐怕是給人產業回暖的根本原因。
值得提醒的是,莫被暖冬迷了眼,很多人死在三九寒天那幾天。你準備好了嗎?
當理性看待行業復蘇
自2012年末酒業調整的開始,已有五個年頭之久,過程中經歷了各個酒企的各種營銷調整。茅臺兩次開放經銷商及賴茅、貴州大曲等低端產品的面世,五糧液的并購和低度系列酒開發,國窖由漲價到降價再漲價等情形和現在多家知名酒企核心產品停貨通知頻出。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不足,消費群體迭代明顯,消費量能持續下降,加之酒類渠道整合在不斷加速,另外傳播方式由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各酒企和產品分化明顯,由最初的高端遇難到后來的中高端、中端蔓延,再到趨勢下中端乃至中低端的擠壓,形成了明顯的逐級分化。經過多年的調整分化,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開始紛紛反彈,到如今中高端產品趨勢回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復蘇。然而,這個過程是犧牲了不少的地方酒企為代價的。
同時,近年來以互聯網和定制為代表的渠道分化加劇了行業的變革。分化即進化,大而實、小而精的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優勢突顯!
藉此,筆者認為,這些場內外因素和在國際和國內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必然出現企業集中化、產品集中化,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這些變化將對酒業格局和游戲規則帶來重要影響。而當下產品分化突顯,特別是在中高端市場份兒突顯,在公告出來的漂亮數據的背景下,在市場狀況和營銷策略的驅動下,各大酒企紛紛停貨也是大勢所趨。然而這些不能完全代表或者說行業就此實現了真正的強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