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千禧一代對紅酒的故事而不是酒本身的品質更感興趣。”紐約Bâtard餐廳的首席侍酒師杰森·杰科拜特(Jason Jacobeit)說,“很多品質一般的紅酒,因為有一個好故事,而被千禧一代買走。”
29歲的杰科拜特為越來越少有同齡人愿意花時間來品鑒紅酒而感到惋惜。農家釀造的起泡酒Pét-Nat(全稱pétillant-naturel)對于千禧一代來說更加刺激有趣,但從酒品上來說卻永遠比不上香檳。杰科拜特說,他的同齡人需要學會區分“為酒感到欣喜若狂”和“本身就能讓你為之欣喜若狂的酒”之間的區別。
洛杉磯共和餐廳(République)酒水總監泰勒·帕爾森斯(Taylor Parsons)將千禧一代對紅酒知識“欠缺”歸因于他們對下一個新鮮事物的執著追求,從桔子酒到斯洛文尼亞夏敦埃酒。“無數人到餐廳消費時選擇了斯洛文尼亞夏敦埃酒。”他說,這就意味著你將很快在越來越多的餐廳酒單上看到斯洛文尼亞夏敦埃酒。
畢竟,千禧一代已被視為是有能力改變一切的一代人。目前這代人的人口總數達到7500萬,他們擁有足夠的影響力。這代人的年齡跨度從18歲至34歲,他們很精明、關注環保,同時渴望知曉他們所愛事物的故事。他們已經幫助這個時代改變了我們與他人連接到一起的方式,但是他們是否也會(重新)塑造我們喝酒的方式?我的回答是“或許”,如果你問千禧一代,他們當然會回答:“Yes!”
為了尋找一個答案,我和我能找到的盡可能多的千禧一代侍酒師、釀酒人、經銷商和消費者進行了交流。于此同時,我也開始梳理一系列數據,從8月《葡萄酒見解》(Wine Opinions)進行的一項研究開始,這項研究的結果將于本月晚些時候發布!镀咸丫埔娊狻氛{查了2634名紅酒消費者的紅酒喜好、購買習慣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這些消費者既有千禧一代又有嬰兒潮后一代(Gen X)還有嬰兒潮一代(boomer)。
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對數字評級系統的依賴程度。千禧一代認為百分制評價系統是上一代飲酒人士的發明和購買依據,他們絕不會被“欺騙”去購買一瓶昂貴的紅酒,只因為這瓶酒被某些酒評人評為92分,他們更加珍視故事和一種私人化聯系。
千禧一代對無名酒的熱情成了一種福音。正如帕爾森斯所觀察到的,這意味著“今日餐廳的酒單上可以沒有納帕赤霞珠(Napa Cabernet)或新西蘭長相思(New Zealand Sauvignon Blanc)。”這兩款酒因為嬰兒潮后一代和嬰兒潮一代而獲得了聲譽。
但是旨在吸引千禧一代的酒單不能夠太昂貴。《葡萄酒見解》稱,千禧一代比他們的上一代人在每瓶酒上花更少的錢——79%的千禧一代平時購買的是10到15美元一檔的酒。
那么,千禧一代是如何以及從何種渠道得到品酒教育的?“千禧一代不喜歡給酒打分,但是他們喜歡某些評論文章。”《VinePair》的編輯和合作創辦人亞當·提特爾說,“他們對于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VinePair》是一家位于紐約的專門為千禧一代服務的在線紅酒雜志。
這也就是為什么你能夠在《VinePair》上發現許多紅酒教育文章,網站還開設了一個叫做“紅酒101”的版塊,在那里讀者可以學到重要釀酒葡萄的名稱以及如何品酒。提特爾說,他有一些朋友并未接受過專業的紅酒培訓,卻能夠成為被認證的侍酒師,原因就在于此。
《葡萄酒見解》的研究結果顯示,只有17%的千禧一代在乎紅酒專欄文章的見解。事實上,只有22%的千禧一代有打印紅酒雜志或者新聞信的習慣——這幾乎只有嬰兒潮后一代人數(41%)的一半。
不過,這三代人都主要通過上網來收集紅酒信息。有趣的是,嬰兒潮一代和嬰兒潮后一代甚至比千禧一代網癮更足,65%的嬰兒潮后一代有上網查詢信息的習慣,嬰兒潮一代為61%,千禧一代則為50%。
《葡萄酒見解》也顯示出三代人在某些問題上擁有共同點。比如,當被詢問他們是否會購買一瓶他們從未嘗試過的一種新紅酒時,86%的千禧一代表示他們愿意一試;72%的嬰兒潮一代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愿。相較白葡萄酒或者起泡酒,三代人都更喜歡紅酒,而且他們都喜歡莫斯卡托(Moscato)酒。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千禧一代并不在意奢侈體驗、也并不忠誠于某個特定的品牌。這也難怪全世界的葡萄酒生產商正絞盡腦汁想要弄明白這一代人的喜好。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千禧一代想要什么,他們都志在必得。到2017年,他們將成為最有購買能力的一代。因此,這些年來在嬰兒潮一代和嬰兒潮后一代的幫助下建造和維系起來的紅酒市場將面臨洗牌,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公司都正在向千禧一代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并嘗試著按照他們的習慣來推廣自家的產品。
嘉露酒莊(E.&J.Gallo Winery)Carnivor赤霞珠的做法很典型。該款酒于2013年問世,定價在15美元,受眾人群為年輕男性飲酒人士。“千禧一代信奉口口相傳,因此我們在推廣產品時特別重視意見領袖的話語地位。”嘉露酒莊營銷部副主管莫莉·戴維斯(Molly Davis)在一份電子郵件中如此闡釋品牌的傳播戰略。話句話說,他們將酒寄送給博客主,并開辦一系列品酒活動。Carnivor赤霞珠的官網也十分重視社交網絡分享,它推出相關話題并在Instagram賬戶上分享了一系列用戶的評價。
我跟幾位千禧一代的年輕人聊了聊,當涉及到買酒時,四人中的三位表示他們會征求經銷商的意見,另一位則會詢問其父親的意見。沒有一個人會在網上發布咨詢帖或者從雜志中尋找信息。他們更傾向于以一種私人聯系的方式向信任者征求意見。這可能是千禧一代一種典型的處世態度。不過很多嬰兒潮一代和嬰兒潮后一代人也表達過類似的態度。
千禧一代最終將“革新”葡萄酒業——以及與之相關的銀行業或者餐飲業嗎?千禧一代會最終放棄葡萄酒評分體系以及像波爾多、勃艮第這樣的經典葡萄酒,轉投斯洛文尼亞夏敦埃酒嗎?也許是這樣。當然,他們在推動不知名角落的小酒莊創造出有趣的葡萄酒上已經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千禧一代如若想要宣稱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消費者,他們必須掌握更多的紅酒知識,并對整個紅酒世界建構起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僅僅鐘情于欣賞好故事或者追逐某些不知名葡萄品種所帶來的味蕾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