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家造節可謂越來越多,電商由于依托互聯網,手摯傳播的便利與優勢,更是達到登峰造極——從每年一屆,到每月一屆,而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的熱情也隨著密度的增多和心態的疲憊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時期,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高漲,拿什么吸引和激發人們的網上購買力,成為互聯網電商的現實問題。一些電商轉而把目光投向“人數據”,但再好的人數據,也最終要找到需要用到的人,而這種數據的最終用戶無疑是線下真正擁有品牌的商家,因為最終面對消費者的只能是有信譽與保障的商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之所以選擇包括茅臺、五糧液等知名品牌和“天貓”、“京東”等電商品牌在內,口碑不錯的商家,而不是個人,求的就是“保障”兩個字。
“三大紀律”要記牢
酒是快速消費品,同時又是食品,某些時候還兼具收藏的價值,而且大多數時候具有即時消費的特點,這些都讓它具有了某些特殊的屬性。因此酒類電商的網上銷售考驗著酒行業廠家、商家、互聯網技術與消費者的頭腦。馬上到來的“雙11”,讓我們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之一:信用為先
商海揚帆,信譽為先。人類雖然進入互聯網時代,但千百年來交易之道“信”字當頭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使互聯網讓我們購物變得異常便捷,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流與溝通變少,但以誠相待仍是酒商不變的信條。“雙11”對商家與消費者來說都是難得的互利機會,商家關注的是遠高于平時的“客流量”,而消費者則對打眼的美酒情有獨鐘。
當然,互聯網的虛擬特色也會引發一些難以自持的商家沖昏頭腦,把互聯網上的消費者當成缺乏辨識能力的“外行”。一邊打著“優惠”、“半價”的醒目標識,一邊把原價調高打上紅叉,讓消費者誤認為“拾到大便宜”;或者在沒有更多庫存的情況下,為了吸引消費者入網點擊,把產品標上“放大價”,一旦選擇購買,就用缺貨應付。這些缺乏信用的手段只會讓自己的品牌被消費者用另一種眼光“記住”,最終受損的是自己。
三大紀律之二: 公平競爭
商場競爭無時不在,“雙11”自然更是火星四濺,對于線下傳統酒商來說,近年來興起的O2O無疑是門店鏈接電商的橋梁,“雙11”線上的訂單最終會有不少流入實體店的發貨。“雙11”成了一年中傳統旺季外,橫空出世的又一熱點,這樣的機會不容錯過;對于酒類電商來說,“雙11”更是展現自身實力,吸引投資者與消費者目光的大好時機,“雙11”的表現,集中體現酒類電商的在先進性與專業性上的水平,對企業價值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于是,自從淘寶“雙11”開展至今以來,每逢“雙11”,各種商家與“友商”的競爭就此集中上演,曬訂單一時成為酒類商家喜歡的方式。然而,近年來惡意刷單虛假交易增大了電商市場與消費交易的風險。不久前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雙11”期間,商家通過刷單以假亂真,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銷量及好評吸引顧客的現象仍很普遍,而從以往“雙11”期間酒類電商的媒體反映來看,刷單現象也確實存在于個別企業。
事實上,惡意刷單就象是“商業毒品”,雖然得到一時的痛快,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注意,但已經遠遠背離了酒類商品服務于消費者的初衷,變成一種純粹的“吸粉”行為,長久以往將造成商家媒體化,形成泡沫的風險,無論對于商家本身,還是行業都是得不償失。
三大紀律之三:物流確保
作為用戶,無論你是否關心,商家的各種打折、送禮等促銷信息撲面而來,很難抵擋這場中國互聯網最大規模商業秀的誘惑。莫名且油然而生的購物沖動,讓很多用戶熬紅了眼睛堅守在凌晨的電腦桌旁,忘卻了理性消費的忠告。一項針對“雙11”的網購調查問卷顯示,有61.03%的人是因為便宜才在這天購物,有49.14%的人會因為買到的東西后悔。此外,短時間內的送貨、退貨,集中爆發的物流配送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根據中國快遞協會預測,今年“雙11”期間,整個快遞行業處理的快件量將超過10億件。面對天量包裹,中國的物流體系將迎接極限峰值挑戰。
因此,盡管“天貓”已經在“雙11”來臨前大力提倡“有計劃購買”、“事先選好心宜的產品”,人們還是會在“雙11”當天產生大量的物流訂單,面對集中的訂單,及時把把控好物流與渠道的暢通成為每一個商家的必修課。無論你是B2C,O2O還是B2B,把酒安全及時的送達消費者手中,令消費者滿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