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的結束,各酒業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報告發布完畢。從此次年內最后一份成績單上不難發現,白酒行業增速放緩的同時,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啤酒領域面對產量“天花板”,各上市企業均調整產品結構,發力中高端產品,以謀破局;葡萄酒則呈現營收、凈利雙下降的態勢。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目前各領域在業績上呈現的趨勢不盡相同,但“調整”依舊是行業主旋律。
縱觀三季度業績不難發現,白酒行業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即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快速發展,部分區域性白酒營收、凈利雙雙下降。其中,茅臺、五糧液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09.35億元、371.02億元,同比增長約15.53%、26.84%;歸母凈利潤約為304.55億元、125.44億元,同比增長約23.13%、32.11%。
茅臺作為行業標桿性企業,長期以來在業績均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而同為頭部企業的五糧液不僅業績亮眼,同樣在資本市場端也備受青睞。白酒資深營銷專家晉育鋒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五糧液在產品矩陣優化、渠道扁平化、數字化三方面利好將推動消費市場以及資本市場超越預期。
然而,縱觀白酒股整體表現不錯,但是三季度收入、利潤雙雙下滑的口子窖和衡水老白干日子卻不好過。其中,對比今年上半年情況計算得出,衡水老白干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為8.63億元,與去年同期9.72億元相比降幅約為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0.77億元,相較于2018年三季度0.98億元,降幅約為21%左右。業內人士認為,縱觀今年各大酒企前三季度的報表不難發現,集中化趨勢愈發明顯。頭部企業一路走高,但是對于區域名酒來說,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除白酒外,結合三季度報顯示,啤酒產量實現微增,進一步印證了“天花板”效應逐漸凸顯。根據相關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啤酒產量3119萬千升,增長0.68%,銷售收入1301億元,增長6.2%,利潤139億元,增長13.88%。其中,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實現銷量分別約為719.5萬千升、354.71萬千升。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隨著中國啤酒行業進入紅利期之后,整個行業也出現了存量“天花板”,因此在增量方面只能從高端產品方面尋求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白酒與啤酒領域整體呈現向好發展,但是葡萄酒行業依舊承壓。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作為行業的“晴雨表”,三季度業績也出現嚴重的下滑現象。前三季度,張裕實現總營業收入35.26億元,同比下降8.66%;凈利潤7.29億元,同比下降5.3%。盡管葡萄酒行業仍處于調整期,但有業內專家指出,盡管多個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隨著國產葡萄酒在質量方面的穩定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應,比如寧夏、煙臺等產區的高端產品,已受到消費者和經銷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國產葡萄酒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