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剛落幕的第95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盡管參會者對于在福州召開的體驗,冰點又降低了許多(聽說福州人民也苦不堪言),但進口酒的話題卻在期間遽速升溫,成為糖酒會上的焦點。
自2013年酒類產業開始調整、轉型、升級以來,糖酒會上的“論道”功能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行業已經開始養成新的習慣,接下來的市場動作就會按照糖酒會上討論的熱點走。大概本屆也不會例外。
回顧本次糖酒會,老生常談的話題依然是老生常談,而過去注重招商而異;钴S的企業,干脆在本屆糖酒會多聽少說,或者干脆關門開會,悶頭做事。互聯網和消費的話題依然被熱議,但已經很難再有叫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出現。倒有阿里系的洪七公一番演講,基于人性洞察而講述互聯網本質及創新的基本原則,更加貼合當前酒類市場創新的趨勢。
相比之下,首當其沖的焦點話題,就是進口酒的大單品策略,各家實踐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叫法不同,布局和打法也各不相同,但彼此都形成了一個共識:消費者不在關心究竟是國產酒好還是進口酒好,是法國酒好還是澳洲酒好,而是開始問哪個品牌的酒好。無論是中糧名莊薈提出的全明星陣容,還是張裕提出的大單品戰略,都認識這是基于消費升級而形成的新的消費趨勢,抓住消費升級過程中所形成的各個關鍵點,就是抓住了酒類當前的風口。
不過在筆者看來,進口酒目前存在幾個基本趨勢。
第一個趨勢,就是輿論的熱度遠高于市場的熱度,盡管各種媒體持續報道了數年,進口就一直在高速增長。但海關數據還有另外一個list,那就是每年新增一批進口商,同時也會淘汰一批進口商。換言之,進口酒市場過熱的現象在短期內并不是很健康的狀態,市場消費的增速或是并非與之同步。
第二個趨勢,中國的葡萄酒市場仍然處于成長期,市場成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目前國內的葡萄酒市場,國產加上進口,總量不足200萬千升,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甚至與國內的1500萬千升的白酒和5000萬千升左右的啤酒相比,體量小,前景大,但當前仍然是亂象叢生、魚龍混雜的發展階段,糖酒會上熙熙攘攘卻又良莠不齊的展商就足以反映出來。
第三個趨勢,大單品策略的呼之欲出,是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一方面,消費者日漸理性,心智選擇注重品牌是大勢所趨,大單品策略會讓95%以上的消費者消費輕松,體驗愉悅(有5%的消費者是葡萄酒發燒友,喜歡不斷嘗試多樣化、復雜性的葡萄酒,以獲取新的體驗)。另一方面,大單品的出現,將有利于市場競爭的規范,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并將市場亂象的風險降到最低。市場的問題終究要交給市場去解決。
第四個趨勢,大單品策略將助推進口酒市場的發展,但并不會影響國產酒品牌的市場份額。張裕葡萄酒的總經理周洪江和副總經理孫健在分別接受筆者專訪時都提出上述觀點,認為中國的消費者遠未形成喝葡萄酒的消費習慣,需要調動一切資源來培育市場。“張裕目前在行業的國際排名很靠前,是因為在中國。假設張裕是在一個葡萄酒市場成熟的國家,業績和規模就會更大,排名就會更靠前。”張裕的這一觀點在國產葡萄酒行業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