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然而,今年啤酒企業在銷售黃金期取得的業績并不樂觀,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局面。近日,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三季度啤酒的產銷量依然延續了二季度下滑的態勢,并沒有出現好轉。
眾所周知,啤酒是典型的季節性快速消費品,每年的二三季度由于氣溫偏高,啤酒銷量比其他兩個季度要高幾倍,這兩個季度的產銷量也被認為是衡量全年啤酒產銷量的關鍵。
三季度我國啤酒的產銷量如何?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單季度下降的幅度不會小。
何勇的判斷在業內已成為一種共識。啤酒行業專家方剛也表示,自去年中國啤酒行業步入下行通道以來,目前這一下滑態勢并沒有得到扭轉,今年二、三季度原本是啤酒消費的旺季,但是從目前的市場表現看,今年二、三季度啤酒消費呈現的態勢是旺季不旺。
“上半年啤酒行業銷量同比下滑11%,三季度國產啤酒產銷量依然不容樂觀。”北京海納機構總經理呂咸遜說。
值得注意的是,啤酒行業產銷量不旺的局面是從去年開始的,并在24年高速增長后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三大啤酒廠商的營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那么,造成啤酒行業放緩態勢延續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個首當其沖并被外界談論比較多的原因是天氣因素。根據國家氣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14個啤酒產量大省中,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明顯減少的城市有7個,出現33℃以上高溫天氣明顯減少的有9個。而正常情況,室外溫度超過35℃、室內溫度超過33℃才被視為高溫天氣。“涼夏”的出現被認為是造成啤酒產銷量下滑的一個原因。
當然,消費者不愿意喝啤酒,天氣只是一個因素,此外還有眾多因素在影響著消費者對啤酒的態度。據方剛觀察,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當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在發生變化,年輕消費群體的減少成為啤酒“不忍觸及的痛”。“喝的人減少了,消費量自然就減弱了。”
方剛還表示,隨著健康理念的提高,消費者更愿意適量飲酒,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也成為啤酒市場旺季不旺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消費者消費選擇的變化也對啤酒市場造成了不容小覷的影響。年輕消費群體更偏愛于喝果汁雞尾酒,因為其具有酒精度低、包裝時尚、色彩絢麗等特點。
“國產啤酒在營銷上過于注重以競爭為導向,忽視了以消費者為導向,沒有抓住中國快消品消費升級、價格升級的機會,營銷上過分依賴渠道下沉和推廣促銷,已經很難迎合正在崛起并擴容的中產階層、準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他們的需求正在被葡萄酒、果酒、調和酒等新品類所取代。”呂咸遜這樣解釋。
當然,好的產品是一切商業模式、品牌營銷的起點,呂咸遜表示,一些啤酒廠家迫于價格戰和降低成本的壓力采用的一些降低生產成本的新工藝,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啤酒的口感和消費者的體驗,最終造成了品質更佳的進口啤酒的井噴。
數據顯示,進口啤酒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著高速增長。“過去3年,進口啤酒的進口量在國內都保持在60%至70%的增長。”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介紹稱。
在何勇看來,雖然啤酒行業的發展受到了眾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連續24年取得了高速增長,產業發展進入到結構調整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產量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客觀規律的,在世界范圍內很難找到一個產業能一直保持24年的高速增長,暫時的調整不會影響行業的成熟,更不能就此判斷中國啤酒業從此就一蹶不振了。
“不過,二、三季度啤酒消費不旺意味著我國啤酒市場全年都不會樂觀。”方剛分析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