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的酒業板塊,目標是美國星座那樣的世界酒業巨頭”在不久前的中糧集團進口酒商業模式發布會上,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拋出這一重磅言論,引起了業內對中糧的高度關注和全新期待。
被中糧視為發展目標的美國星座公司,于1945年成立于紐約,是目前全球領先的優秀葡萄酒生產商,并躋身于世界500強企業,其經營范圍包括大量著名葡萄酒品牌,以及烈性酒或其它選擇性酒精產品,星座公司的產品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都有銷售。以星座公司為目標,對于意在拓展國際業務,提升全球市場影響力的中糧來說,這顯然是一種積極的發展預期。
從實際情況來看,中糧的“星座”愿景并不只是一句豪言壯語,而是已經付諸行動。此前,中糧先后在法國和智利收購酒莊,并打造了進口酒專業渠道品牌“名莊薈”,中糧的進口葡萄酒業務已經覆蓋12個主產國的36個產區,包括50多個葡萄酒品牌和世界級名莊酒。
接下來,中糧還將在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智利等國家的葡萄酒主產區尋覓項目,以控股、參股等各種形式,與當地的酒莊、酒廠及大型品牌企業尋求深度合作。針對下游銷售,中糧同樣有所動作,計劃用一年時間,建立中糧1000“E+名莊薈”商業模式,打造中糧進口酒500優商工程,讓200個名莊酒商加入,挑選100個品牌合伙人等,徹底彌補之前的銷售短板,建立營銷網絡的戰略優勢。
在酒行業仍處于調整階段,特別是國內葡萄酒市場剛剛經歷了一輪劇烈下挫,在“元氣”尚需恢復的背景下,中糧的這種動作,確實體現了其作為行業主流力量的自信與魄力,而在其背后,則是中糧對葡萄酒市場未來趨勢的判斷。隨著酒類消費的個性化、理性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葡萄酒消費的泡沫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將呈現上升發展的勢頭,特別是具有較高性價比水平的優秀葡萄酒產品,以及具有特色文化屬性的葡萄酒品牌,都有較大機會分享這一輪的市場發展“紅利”。中糧在這個轉折節點上提出新的布局理念,意在行業占位,建立其在新一輪行業發展中的先導地位。
從這一角度來說,中糧抬頭仰望的,不僅是美國星座公司,更是市場趨勢的“星空”。當然,行業和企業發展,不能僅靠仰望星空的美好愿景,更重要的是低頭走路,樹立一個宏偉目標并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在中糧和美國星座之間,還存在相當一段距離,而且彼此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別,要實現目標,中糧必須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比如要迎合國內酒類消費的個性化、理性化趨勢,除了豐富產品之外,關鍵在于消費者的基礎建設,使葡萄酒消費真正成為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表現,以葡萄酒文化滿足現代人對時尚品位的追求。這絕非旦夕之功,必須經由點滴積累而成。相比于中糧所做的產業和渠道部署,這項工程甚至更加龐大,也更加繁瑣。
此外,要成為星座那樣的國際葡萄酒巨頭,就意味著在國際市場必須取得突破,這同樣是一條充滿曲折和挑戰的道路。根據資料顯示,星座公司不僅是全美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同時也占據著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市場規模龍頭地位,在新西蘭,星座公司則擁有第二大市場規模。這對于中糧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應該借助于“一帶一路”的國家宏觀戰略,有策略地進行區域布局,對一些重點市場進行重點突破,在當地占據絕對優勢地位,通過這種積累,才能提高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
星空之下,前路且長,無論對于像中糧這樣的優秀酒企們,還是整個中國酒行業,在新的發展環境與目標定位下,都要有長途跋涉的充分準備。